“由身到心、由术及道”的学医之路,兼谈五行针灸
这是一个中医赤子所经历的学医之路,上下求索,问道中医,五行针灸师佟博然医师,以己经历,诠释了自我“由身到心、由术及道”的求医之路,遍览群峰,方觅得心中本宗,见证中医。
@身心灵的重建 董洪涛《选择中医》读书笔记
偶然在网上看到网友“身心灵的重建”写作的这篇文章。文章提炼出了我在《选择中医》一书中所提供的一些中医理念及养生方法,方便读者可以迅速理解我所主张的中医养生观念。在此向作者表示衷心地感谢,并且希望这篇文章能够让更多的人认识中医、喜欢中医,最终受益于中医。
“特别的心灵旅程”—精诚大医课三期学员总结
每期大医学员怀着期待而来,揣着满意而归。他们离开时的开心愉悦发自内心。短短7天时间,他们身心都发生很大变化,很多学员感到自己重生了,他们感恩山长、刘老师无私奉献的大爱。其实最需要感恩的是你自己,因为你需要,才会有这样的学习和发现生命奥秘的机缘,因为你真心需要,上苍才会给予你特别的心灵旅程。每次阅读全体学员的总结,我被你们的心 ...
《求医不如求己》2 读后感( by @身心灵的重建 )
虽然有人说中里巴人的四本《求医不如求己》里边的内容都是重重复复、说来说去都是差不多的内容,但四本书看下来,我却觉得各有侧重点,如能把他四本书的内容都消化吸收,那将是一生都用之不尽的宝藏。
遇见都是美好:精诚大医课第四期学员总结
四期大医课全部结束,全体学员满意度百分百,有学员感叹大医课是无价的,老学员反馈大医课价值远超财富课;也有学员评价大医课分别是医道课程,教育课程和财富课程。以家庭为单位组队来学习是第四期大医课的一大亮点,学习氛围温馨,学员们都拿到自己需要的东西满意而归。所有的遇见都是美好的,您的收获、受益、还能利益更多人是对课程最好的回馈。
@胡紫微 关于中医,有此一说
关于中医不治病的笑话很多,比如这一则:你去看中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西医吧。”那说明你是真的有病了。你去看西医,问完诊后如果大夫对你说,“你还是去看看中医吧。”那说明你的病真没救了。
请善待您的亿万资产 :2016年大医课第一期学习总结汇编
当您年纪轻轻学业、事业有成,功成名就资产上亿时,身体因疾病被判了死刑是什么感受?如果生命可以用金钱交换,您是不是花多少钱也在所不惜,因此,我们每个人都拥有亿万资产。然而,这份亿万资产不是因年轻或无知就可以随意挥霍。
【天涯杂谈】关于吃饭的那些事儿:调养脾胃就是补益气血(原理篇)
本人加入的一个中医群网友推荐了一篇来自天涯社区的菩提之莲花一篇长贴,看后深受启发,贴出来共享并学习之。 ————————— 这几天有很多朋友对莲花说,希望我能写一篇关于调养脾胃的帖子。莲花也非常想就这个话题跟大家再深入的交流一下,因为在每个人的健康方面脾胃所起的作用真的是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我们是否有足够的能量来生活、工作,也就是说 ...
经方之路:学习中医的良好路径
学习中医有无比较快捷的路径?我想是有的,今天我就与各位谈一下我自己关于这个问题的思考。 现在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一年四季中你最喜欢哪个季节?可能大部分同志会选择春天,为什么?因为春天万物萌动,生机勃发。如果用早晚来描述春天,有这么几个词:早春二月,阳春三月,晚春四月。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在晚春四月去庐山香炉峰大林寺游览,看到山下 ...
@从道者医托丹娜 我的中医师承(下)
1916年12月,蔡元培在《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中讲道:“师也者,授吾以经验及读书之方法,而养成其自由抉择之能力者也。”蔡元培对师的要求,在近百年后的今天,在赵老师身上,我如此真实地感受到了。因为,在跟其习医的过程中,我不只一次听他说:“我要教会你们学会如何学中医。”要体现中医,就要说中医话,做中医事,行中医道,扬中医魂。从我这几 ...
“取类比象”——学习中医的捷径
万物皆有“象”,按同象同类的原则,由一般到个别,从已知推导未知,以类万物,中国古代圣贤即是以这种演绎方法来认识世界,建立了整个传统文化体系。中医是传统文化中的瑰宝,中医学中亦有“象”,古人发现,人与万物皆在天地间,其实和天地自然并无二致,天地是一个大宇宙,自身即有一个小宇宙。因此说,天地之象、万物之象与人之象可互相对应。
李宁先教授:自学中医,管理好自己的生命和健康
“医学就是人的生命运动管理学,每个人的生命健康都是自己在管理,因此每一个人都是自己的终生医生……” ——化学家、计算机专家、中医学研究员、李宁先教授 曾经有一个朋友在弥留之际握着我的手说:“如果有可能,我愿意拿我所有的财产,来换取自己的健康……”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我们都知道,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绝对会失去一切。但是,一个人 ...
《针艾一生》针灸学习笔记(二)
主讲人:包毅 大夫;记录人:悠然 【针刺意外事故防范】 扎针没有扎好会出现的严重后果,任何事物都有好坏方面,即使很保守的推拿按摩也有坏的方面,即操作不好会有副作用,比如手法超出承受能力有负损伤,导致筋膜、其他血管神经损伤,手法过重,即使是正常位置也会有不必要的伤害。当时可能没看出来,几个月或半年之后,手法过重的地方会出现 ...
董洪涛:《黄帝内经》整理版本及序言
为什么要读《黄帝内经》(以下简称《内经》)?《内经》有什么价值? 《内经》是中医的经典,是一部涵天彻地、震古烁今的著作,其文则简而约,其理则博而精。《内经》不仅是谈养生与治病的专书,更关乎天文、地理、人事、历法、哲学、心理、物候、气象诸多学科。因此说,不仅中医人要研读《内经》,每个中国人一生中也都有必要读一下这本书。 多 ...
《儿童健康与调理思路》学习笔记( @身心灵的重建 )
自从学习完《选择中医》后我就一头钻进了《伤寒论类编补遗》的学习中,老实说,看这四篇文章时脑袋都有点转不过弯来。看完后个人认为李老师的思路还是很清晰易懂的,但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为了能够让自己更好地“消化吸收”这些知识,我依然用自己的方式整理了一下学习笔记:
从能量和气的角度来认识和学习中医
一、中国文化的学习应从宏观入手 中国的文化就像一张拼图,一个好的老师想让你学会,会先告诉你这张拼图是什么。假如是一片森林,那你拿着碎片也知道拼的是森林;是一匹马,那你会拼成马,去找哪个是马头,哪个是马尾;所以真正好的老师会从宏观上把这个东西告诉你,那如果是不懂的老师或者根本不想教你的老师,他会把这些碎片逐一地告诉你。 就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