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天地之间,亦禀天地之气。凡讲养生,离不开天道与地道。推之,学中医者需熟识天文,并重视节气的阴阳变化,于临床中善借天地之力以治病。善养生者亦需根据节气变化而养生。
天地有“象”,取类比之:
- 春分木旺,去年敛藏的阳气自地下升浮于地面,雷乃发声;
- 秋分金旺,今年暑热之气下降于地面,雷乃收声。
- 冬至为阴之极,而一阳始生;
- 夏至为阳之极,而一阴始生;
春分与秋分平分阴阳,昼夜长度相等,唯春分阳气有上升之势,秋分阳气有下降之势。此四个节气天地阴阳变化明显,对人体的影响亦大。 此文但言春分。
一、天道与地道
自大寒至春分,天地之间木气主时。何谓木?木者,天地之间阳气处于升发状态是也。其余火土金水亦表示天地阳气其他四种不同状态。如此理解五行,方能入得其门。春分,春半也,阴阳相半,昼夜等长。春属木,表现为阳气升发状态。冬至而一阳初动,立春而阳气自地下始升,至春分而阳气升发于地面。此时阳升之力与阴退之力均衡,但阳升占上风,因此天地之间渐暖渐温。
日逢春分,天地阴阳气机处于很大的变化之中。
- 一则春分白天与黑夜平分,各为12小时整;
- 二则春分为春之半,平分一年寒暑,春分之前为寒,春分之后即为暑;
- 三则春分开始厥阴风木之气转为少阴君火,天地气机由升发变为升浮;
- 四则自春分开始寒气渐消而温气渐升,俗语“冷惊蛰,暖春分”即是。
从十二消息卦分析,春分时节,是为十二消息卦之雷天大壮。古人讲二月为壮,木气升浮,上天而为雷,雷动天上,阳刚之气散布而群阴自退。春分时节木气升浮,上天而为震为雷,雷动则五脏六腑皆神窍开启。如乾健行,如震雷动,阳气内旺而升浮外透,虽有留连不去之阴邪,亦可借天地之力以祛之。
二、人以应天地
春分养生,在于养阳。分而论之,即通阳、宣阳、升阳、动阳。
为什么要养阳?
春分是一个很重要的日子。大寒至春分这段时间厥阴风木主时,去年收敛到地下的暑火开始慢慢地升动,但还在地面以下,因此天气寒冷,当重视养木,多养肝胆,以助木气升发;春分至小满这段时间天地气机由厥阴风木变为少阴君火,地下所敛藏的去年的暑热之气已经升浮于地面以上,在人则阳气升发。此时“阳化气,阴成形”的作用同时加强,地面以上热气流行,万物生机勃勃,故称为少阴。少阴主时,主升发,群阴渐退而阳气升浮于天地之间。若阳气过于开泄升发则需适当酸以敛之,以使升发有度。
立春之后就要养阳,养的即是阳气升发,特别是春分之后,一定要把阳气温升起来。
三、养阳的方法
一则,阳主动,运动能生阳。
阳气内动而外宣,则冬寒所伏之阴寒诸邪自散。惊蛰之前,地下敛藏的去年暑热之气还没有升起来,在人当静以养之,不建议剧烈运动;惊蛰之后,特别是春分时节,阳气已经升到地面了,此时当顺应自然规律运动起来。春分时节,可慢慢地由静养转为运动,让人体阳气随天时而宣畅流利。每逢晴好的天气,要走出屋子,晒晒太阳、逛逛公园、舒展四肢,活动周身关节肌肉,让汗透出来,不能继续猫在屋子里了。若白天要工作,那就下班后运动,散步或快走最好,使后背汗出溱溱,则太阳经的阳气通畅,营卫归于和谐,最利于健康。
二则,艾灸可扶阳,阳气内健而宣散,能祛久年之沉邪痼疾。
故擅于中医者,当顺天地阳气升发之时以扶阳升阳,使阳气自内向外透发宣畅,祛邪最有殊功。
三则,春分节气之后养生,需注意使机体阳气升发有度,勿过开泄。
若阳气过于开泄升发出现上火诸症,则需适当吃酸以敛之,在两广大街上正多有卖酸嘢,用诸多瓜果腌制而成,最可为适时养生之需。
四则,春分之后,可适当素食,勿妄动肝火,勿过于劳累身心——如此则阳气不至于妄耗,这也是养阳。
五则,春分之后,天渐长而夜渐短,当顺应阳气而夜卧早起,心态当积极向上。
饮食当温,忌寒凉,以养天地升发之阳气——此之谓“春夏养阳”。再者,地面以下的阳气因升浮而减少,故春分后的时令病,多是下虚,需重视补益中阳。
总之,养阳,春夏时节最为合适。
春夏时节,天地之间阳气升浮,人亦应之。特别是春分之后,天气渐温,阳气渐旺。平素畏寒之人,或有周身某处疼痛,或有水肿,或有拘急痉挛等等不适,都可借天时以扶阳、温阳、通阳、养阳。此时温阳,或用艾灸,或用汤药,或借日光而浴,或取温泉而蒸,都有宣通阳气、散寒除痹、化湿祛邪之功。
四、防治疾病
春分前后,雷动天上,阳气上浮,龙雷之火炎上,不少人容易出现龙雷相火升腾诸病,如失眠、烦躁、易怒、焦虑、精神不集中等症。
调理之法,当少折腾,早睡觉,收心安神,静以敛阳。失眠者可服乌梅固本汤收敛浮阳,此方如下:
乌梅10,黑豆30、绿豆30、黄豆30,冰糖30,杏仁10,或煮汤代茶饮。或者,适当吃点酸味,借酸以敛木火,亦好。治法:壮水之主,以制阳光。我常用引火汤、镇阴煎、封髓丹等化裁,最能收敛木火。
《内经》提出“君火以明”,其德为显,其应之于脏则在心。心为君主之官,心神明亮则五脏六腑皆得安定。春分时节主气变为少阴君火,当少阴君火当令之时,人感其气,则心阴易伤而心火易浮,易出现体内阳气过升过散现象,表现为胸胁烦满、失眠多梦、心慌心悸、口干舌燥、舌红少苔等症状,这都是木火过浮,干扰神明之象。故需调之养之,适当敛之,使阳气升发有度,勿过开泄,如此即是顺应四时变化,可考虑用以下汤方:泻心汤、竹叶石膏汤、栀子豉汤、黄芩汤、黄连阿胶汤、黄连解毒汤等,随证选用,颇可收取良效。
春分前后,两广地区多见阴雨潮湿天气,反复的阴冷导致感冒多发。用什么方法可以预防阴雨寒冷天气的感冒呢?
- 一则尽量要保暖,春捂秋冻非常有道理;
- 二则坚持每天早晨喝生姜红糖水,可以温升木气;
- 三则屋内用苍术、白芷燃烧,可祛湿浊;
- 四则灸大椎、足三里诸穴可以增强抵抗力。
春分时节,天气稍热,若不注意而感冒风寒,则易出现发烧、咳嗽、头痛、鼻塞诸症。特别是因天气突然变热,不少人贪热少衣而极易感冒风寒。再者,春分之后,木火上浮,与天地之间热气相合而上灼于肺,易患咳嗽、咽喉干痛。若证属此,都可用葛根汤合栀子豉汤调治。其方:
葛根30克,麻黄10克,桂枝20克,白芍20克,生姜三片,大枣30克(切开),炙甘草10克,栀子10克,淡豆豉30克。水煎服,日一剂。小儿用量可减半。
春分之后,南宁天气渐见炎热,若突然变冷,临床所见感冒的人特别多。从中医分析,温度升高则阳气升发,卫阳宣通,汗液随之而透出,若猝然被寒冷遏制,卫阳收缩过度,即是感冒。寒邪外客,卫气收紧,其病在肺,故多见咳嗽、发烧,当用桂枝、麻黄之属升阳开表。
春分开始,天地之间的气机由厥阴风木变为少阴君火,2017年为丁酉,木运不及,燥金司天,二之气客气为少阳相火。二火相加,木运相合,阳气乃布,物乃生荣。火易郁,当食咸味以软之,甘味以泻之。
五、小结
春分之后,天地之间阳气升浮于地面之上。万类生命自春分之后渐见生机与活力。人亦应之,木气升浮而生机勃发。若生发合适则为顺,精神顺畅,诸病不作;若生发过度则为逆,而见诸不适。
中医强调,天人相应。或养生,或治病,都当顺应天地规律。适当户外活动或艾灸可以促进人体阳气生发;若天气炎热,汗多或烦躁,可稍食些酸嘢,以酸收敛木气,或喝点乌梅冰糖汤亦好。
来源:董洪涛博客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