姥姥先给妈妈们普及了一下中医的一些基本概念,比如:气血、阴阳、表里、虚实、寒热、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子午流柱、左升右降、望闻问切、针灸、站桩、导引、鬼门十三针、祝由、十八把半锁等等。也提到了一些中医以及和中医密切相关的人,比如:徐文兵、罗大伦、岳美中、吕嘉戈、陈为章、周嘉荣、周尔晋、宣宾、萧宏慈、马悦凌、高树中、黄元御、单桂敏、张钊汉、梁冬、油麻菜、白云出岫、王敬刮痧以及他们的作品,姥姥每说出一个人的名字就问有没有人知道,这些对我都是太熟悉不过的名字,有几个还见过,里面还有我的老乡,我忽然觉得我和姥姥之间的频率是共振的,这种感觉太好了!
然后,姥姥教我们如何用小儿推拿的方法处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寒咳、热咳、久咳、哮喘、发烧、高热惊厥、便秘、虚秘、积食泻、脾虚泻、寒泻、轮状病毒、惊吓泻、鼻炎、咽炎、夜卧不宁、吐奶、厌食、痱子、湿疹、荨麻诊、疳积、风疹、脾气暴躁、小儿多动症等等以及一些常见成人疾病的处理方法,是不是很想知道呢,哈哈,先普及一下小儿推拿的穴位基础知识再说具体的处理方法吧。
要点:
小儿推拿的穴位主要是在手上,一般左手为主,也有人说三岁以下男左女右,具体到实际运用以哪只手方便就哪只手;小儿推拿切忌用力,只要轻轻推动皮下组织动起来即可,力度如同为孩子轻轻拭去脸上的泪水;推拿频率每秒2-3下;每穴推拿时间以1岁以内5分钟、1-2岁10分钟、3岁15分钟依此类推,自己灵活变动;每次推拿3-5个穴位,不可过多;推拿时用爽身粉作为介质;推拿最好在饭前及饭后45分钟进行;捏脊(积)最好早上空腹或睡觉之前,如在饭后需要间隔一小时;肝、肺只能泻不能补,补肝用补肾代替;肾只能补不能泻;心经不可扰动,运八卦时要轻轻护住中指指根关节处,心经有病用小清天河水替代;离心推为泻,向心推为补,小清天河水例外;手心为阴,手背为阳;前胸为阴,后背为阳;偶数为阴、奇数为阳,9为至阳,6为至阴;清用阴数(最好6或者6的倍数),补用阳数(最好9或者9的倍数);有寒治手背,有热治手心。
穴位:
1、手心穴位:脾穴(拇指外侧从指尖到第一关节)、胃穴(拇指外侧从第一关节到第二关节,有说到大鱼际)、大肠穴(食指外侧)、肝穴(食指内侧)、心穴(中指内侧)、肺穴(无名指内侧)、肾穴(从小指尖到指根,第一关节缝也叫夜尿点,小儿不用掐,只需指尖放五分钟)、肾顶(小指尖)、小肠穴(小指外侧);内劳宫(手心,与外劳宫相对)、八卦(以掌心为圆心,以掌心至中指根横纹约2/3处为半径画圆,从小指到无名指的方向为逆八卦,反之为顺)、四缝(2、3、4、5指的第二关节横纹处)、小天心(掌根)、板门(大鱼际下1/3处)、分阴阳(从小天心顺大小鱼际分别向上推)
2、手背穴位:外劳宫(手背3、4掌骨之间,1/2处)、二人上马(手背4、5掌骨之间,1/2处稍偏指尖方向一点,简称“二马”)、 一窝蜂(手腕横纹正中凹陷处)、二扇门(中指指根两侧凹陷处)
3、手臂穴位:小清天河水(小臂内侧正中,从掌横纹向肘横纹方向直线推,反之为大清天河水)、退六腑(小臂下方,从肘尖到掌根小指方向推,可以直推到第五指外侧)、上三关(小臂上方,从掌根向曲池穴推)、膊阳池(前臂一窝风上2寸凹陷处)
4、捏脊(积):捏积带动一条督脉、两条夹脊、两条足太阳膀胱经、两条足太阳膀胱经筋,及五脏,用姥姥的话说叫一举十二得,大人小孩都适用。一般“三捏两提”共五遍,手法如下 :
A:1-3遍从长强开始向上滚捏(或者叫擀皮)一直到大椎,提拉一两下后(不提拉亦可),双手反手向下,紧贴脊柱抹下去直到尾椎骨,如此三遍。每一趟上去后都要用手掌从大椎处沿脊柱两侧抹下来。即从夹脊穴下来,可以平补平泻。
B:4-5遍:从尾椎骨开始,捏起肉先提拉一下,然后开始“一、二、提!一、二、提!”即左右手各向上捻一下就要提拉一下。提拉到肋骨就不要提了,继续捻上去到大椎如前所述。一般人被提拉时会发出啪啪的响声,这就叫做“积”,所以小孩子捏脊也叫捏积。
C:捏完拍三下长强(尾骨尖),捏前可以揉背,捏完不要揉背。
D、寒气大的可以中间捏5遍,然后左三遍右三遍。
下面说具体的每个症对应的推拿方法啦,估计这是妈妈们最想知道的,但是前提是一定要把基础打好,不然死记肯定记不住,搞不好会出问题。
1、感冒:
①风寒感冒:黄蜂入洞、一窝风、捏脊,最好戴个帽子;葱白1段(留根须)+生姜2片+淡豆豉5g煮汤,水开后再煮5分钟;感冒清热颗粒;6g苏叶水熬水、泡脚
②风热感冒: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逆八卦;小儿感冒颗粒
③半表半里:分阴阳
④病毒感冒:葱白捣泥,黄豆粒大小贴涌泉,第二天早晨揭开,连用2-3天
⑤积食感冒:清大肠,清脾胃、运八卦、退六腑;大山楂丸;更严重加味保和丸
2、咳嗽:
①寒咳:顺八卦;炒盐热敷或者艾灸膻中、肺腧、风门;花椒蒸梨;通宣理肺口服液;冰糖加大蒜头煮水;烤桔子
②热咳:逆八卦;吮痧;大鱼际青筋刺血;小儿咳喘灵口服液
③不管寒咳热咳都可以煮藕水喝或者吃藕水粥
④来回推四横纹、清大肠也可治咳嗽
⑤久咳:可以用佘健华的体穴(前胸:天突穴揉100-200下,膻中穴100-200下,分推前胸肋骨100-200下;后背:风门、肺腧各按揉100-200下,分推肩胛骨100-200)
3、肺炎:补脾、补肾、逆八卦、清大肠
4、便秘:清大肠,下推七节骨,捏积,严重的二人上马
5、腹瀉:
①无尿或小便黄:清小肠,小便一多,马上补大肠
②受凉腹泄:外劳宫、一窝风、捏积;炒盐敷或隔姜灸肚脐;棉球沾饱藿香正气水贴肚脐
③轮状病毒:清大肠、清小肠,把热泄掉,小便一多补大肠;喝绿豆水;五苓散
④脾虚拉稀:捏积、捏小肥肉补脾;另外小黄毛、枕秃(不是缺钙)、睡觉眼睛不闭拢也是同样手法
⑤惊吓腹泄(拉绿便):二人上马;另外大便发白是受寒了
6、流鼻涕:筷子沾一滴水揉鼻翼;按揉耳上太阳穴后,即伸出双手可以侧抓的部位(此部位是鼻涕的大本营);三月以内婴儿受凉流鼻涕,拿刚尿完的湿尿布趁热扣在囟门上或者父亲用手掌捂囟门10分钟
7、过敏体质:牛奶鸡蛋等过敏体质是肺经有邪,需要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
8、发烧:
①洗温水澡;干擦;湿擦(即用湿毛巾刮痧,用泻的方向);湿毛巾或者沾凉水擦脊柱
②低烧小清天河水,38.5度以上退六腑,朝下捏积,大清天河水
③拨手臂外侧、大腿内侧外侧及弹琵琶
④生石膏粳米汤
⑤耳尖放血;大椎放血、拔罐;耳背紫筋放血(越往耳边放越能出血)
⑥打马过天河:宝宝手心装水,从腕横纹到肘横纹以“啪啪 啪啪”的节奏拍打
⑦用黄豆粒大小的王佑三软膏从大椎往长强方向搓红搓热
⑧四大手法:开天目50下、推坎宫30-50遍、揉太阳30-50遍、揉耳后高骨或者搓耳朵一圈
⑨高烧一般都便秘,要清大肠;高烧7天以上,以及疳积、严重厌食都可以挑羊毛疔
⑩4根香菜(去叶子留根茎)、3片白萝卜、2片生姜,加冰糖加水煮15分钟,不烫后给宝宝喝,出汗退烧
⑾高烧不退喝三豆饮:黄黑绿豆各一把,煮2个多小时,如用高压锅半个小时,煮好后放薄荷3-5克,盖上盖,锅开后马上关火,不许开盖,放温滗出后加点白糖随时喝,边喝边出汗边退烧
⑿四肢冰冷口唇无华的高烧:搓红搓热或者烫热四肢,上三关,朝上捏积,可以防止高热惊厥。
9、吐奶:揉板门上的筋结,没用就要补肾,以及下推颈椎推过大椎
10、夜卧不宁:捏积、揉涌泉、夜11:15左右两脚太冲各贴一颗绿豆从左脚开始点揉10分钟,然后右脚,天亮拿掉。
11、遗尿:用一个柴鸡蛋,7粒胡椒,将鸡蛋一端敲破一个小孔,放入胡椒,然后用纸糊住小孔,蒸熟后取出胡椒丢掉,只吃鸡蛋便可。推拿补肾。严重遗尿第五腰椎骨裂。
12、湿疹:
①先清大肠,然后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痱子、疙瘩、荨麻疹等诸痒疮均可用此手法)
②用薏米30g、赤小豆15g、玉米须15g,先把玉米须放入锅内熬煮至汁浓后捞出须丢掉,再放入赤小豆和薏米煮至烂熟即可。
③绿豆煮水洗,可以在肚脐上滴几滴绿豆水防复发,三天即愈
13、盗汗:取霜桑叶6克,焙末,水煎,沸后,文火煎煮刻许,去渣留液,放入小米,再煮成粥,临睡前温服,每日一剂,连服5天。推拿掐肾顶。
14、小儿多动症、抽风:揉风池(胆经)
15、荨麻疹:
①风溪穴贴王不留行籽三分钟
②神阙穴拔罐
③防风、地肤子、苦参各15g煮水外洗
④鲜韭菜一把烤热后擦患处
⑤芝麻根一把洗净煮水趁热擦
⑥平肝清肺、小清天河水
16、痱子
①适量口服金银花露
②喝绿豆汤
③苦瓜水或者西瓜皮涂抹
④藿香、苏叶、佩兰各一把煮水洗澡
⑤鲜芦根、鲜佩兰、鲜荷叶加上粳米来煲粥
⑥石榴皮、马齿苋煎汤外洗
⑦如只局限于身体某一部位可用白萝卜擦洗
17、扁桃腺炎:
急性:涌泉+合谷贴蒜泥(大人1-2小时,小孩30分钟以内)
慢性:①吴茱萸粉加热的老陈醋敷涌泉;②萧山萝卜干煮水
18、鼻血:
①用头发烧成灰吹入鼻孔(男用母发,女用父发)
②细绳系紧中指根部
19、手足口:川连2g、黄柏3g、黄苓3g、茯苓5g、白术5g、泽泻3g、败酱草5g、蒲公英5g、金银藤5g、野菊花5g、青黛9g、蚤休3g、香附5g,水煎漱口,洗手脚,也可少量服用,四幅即愈,每幅两煎,开锅即可
20、烫伤:棉布沾白糖水湿敷烫处
來源:節選自杨杨的博客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