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养生杂谈】美食之毒

“是药三分毒”,所以人们对吃药比较谨慎。但药其实不是最猛的毒,比药更可怕的就是我们平时吃的美食。吃,是中国人的骄傲,因为我们有悠久、繁多的吃文化。然而吃也是有代价的!凡吃的东西,只要进入人体就会作用于人的血液、器官乃至整个身体。如果药没治好病却造出更多的病,说明药对人体产生了毒负作用。现在连西医都知道人类多了一个巨大的疾病来源,并为此专门发明了一个词,叫“药源性疾病”,即药没治病却造出病。从严格意义上说,对症之药才是药,否则即是毒。即使是对症之药在治病的同时有时也有副作用,所以才说它有三分毒。如果药不对症,那么药肯定不只三分毒,而是九分甚至十分毒。所以吃东西的时候得悠着点。我们湖北老家有句话专门用来骂好吃、贪吃的人:你吃了去死啊?

此话意味深长!很多人就是因为吃得好而提前死了!在生活中,进入人体最多的东西不是药,而是食品,尤其是美味佳肴。食品的基本功能本来是满足人的基本生理饥渴,但文明的发展和演进却导致饥渴成了次要需求,对口腔快感的过度追求,即口淫反而更重要了。淫即过度。人们说去吃饭,实际上是为了吃菜,吃饭成了个幌子。对口腔快感的过度追求,令美食在本质上与毒品、烟酒再无区别。所以像我这样真的把吃主食当饭吃的人反而成了异类,因为这是“对美好生活”缺乏追求的表现。我暗想,难道追求口腔快感就是人生之大乐?追求“美好生活”就一定得口淫?记得小时候大人教育孩子吃饭的规矩是“看菜吃饭”,就是说菜是用来下饭的,不可光吃菜不吃饭。现在世道变了,很多人吃菜不吃饭,就因菜好吃,能产生快感。古人云: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一旦食品入肚,快感就转瞬即逝,五脏六腑却开始工作,身体必须消耗自身能量来消化食品,如同汽车开动马达消耗汽油一样。如果食品的种类和数量超出身体需求,它就不再是营养,而是人体的毒品和垃圾,毒和垃圾排不走,身体就发胖,经络就堵塞,血压血脂血糖就升高,器官功能就失灵,病就出现了。其原理等同“是药三分毒”。不过食品却不是三分毒,常是九分毒,因为九成以上的病和九成以上得病的人可能是因为美食中毒。简言之,凡导致人得病、痛苦甚至死亡的东西皆为毒。

从中医药理药性角度看,因为主食如米、面是中性的,不偏不倚,故可长期吃。而药之所以为药,就因为它是偏性的,如偏寒、偏温等等,所以可用于治病。生病即阴阳失衡、冷暖失调,需用偏性之药将其调回中性,亦即平衡态。主食以外的菜肴尤其是肉类和药一样皆为偏性,更何况是激素催大的肉,如将其当成主食长期吃,不吃出病才怪!

我经常被人问这样的问题:吃素,还吃得少,营养够吗?看来人似乎有偏好,只怕营养不够,却从不担心营养过剩!所以每每被人问此问题,我的标准回答是:你走进任何一家医院,看看有几个病人是因为吃素、吃少了得病的?正好相反,他们几乎全部是因为吃荤中毒和吃多了撑出的病!这种现象证明了中医理论的美妙:人体阴阳失衡,是谓病。所以古人称健康之人成为平人,平衡之人也!过犹不及,因为失衡了。所谓毒是相对而言的,比如砒霜、附子,虽是毒物,但只要在药方的配伍中适量、对症准确,就是良药。反之,看似毫无毒性的营养品,只要人体摄入过量就是毒。以此反观,“是药三分毒”的说法得重新认识。对症之药可能三分毒,不对症之药可能毒性更大。吃药毕竟不如吃饭频繁,所以药还不是最猛的毒。真正的剧毒正是人们每天吃的美食,尤其是鸡鸭鱼肉这样的美味佳肴,外加经常服用的补药、保健品、维生素,只要超过人体的需求,则必毒无疑!看看人们每天吃的东西,有多少是人体必需的呢?既然不是必需品,却反而要消耗大量体能去消化,还生产出一堆排不出的垃圾,于是经络、血液堵塞,百病生焉!目前最流行的病种如胃病、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癌症、肝病等等,无一不与人们过量美食相关。

有人很容易据此得出这样的结论:饮食是生病最主要的原因。其实不然,人生病最主要的原因是人心。说白一点,心烦意乱是得病的主要原因,这一点中医与佛家、道家、儒家的观点完全一致。中医认为,心主神明,乃君主之官,上不明则下必乱,即心不明则其它器官必乱。佛曰:万物由心生,一念是佛,一念也可是魔;道曰:清心寡欲乃健康之源。吃的确导致无数的病,但是人如何吃、吃什么终究还是由人心决定的。

中医强调养生与治疗结合,强调治未病,就是为了将病消灭在萌芽之中。这就是中医的因果论,养生就如同佛家的修因,因为强调养生从源头上就解决了治病问题。可惜人对病痛的认识,往往如同他们对死亡的认识一样幼稚,以为死亡是人晚年的事。死亡其实从人出生的刹那就诞生了,生与死从人之初就一直处于一种变幻的博弈状态。无常就是这种无自性的变化。病痛本是人生无常的现象之一,有病因必有病果,除去病因,自然没了病果。儒释道三家各有偏重,但都追求一个“道”。佛既让人认清无常,又强调因缘和合,实为一体两面,与医家、道家之理完全相通。道家和中医强调养生,也是为了从根本上排除病,是谓治未病。所以俗话说:凡人修果不修因,菩萨修因不修果,不同之因会导致不同之果。《道德经》讲的更痛快: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有人说,不让我吃好喝好,不让我抽烟喝酒,那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其潜台词是:只有味觉的快感才是人生之大乐。我只好笑曰:呵呵,吃高级饭,结果无非拉一泡高级屎!高级屎与低级屎的区别是高级屎更臭!其实我并非完全否定美味,只是强调平衡,因为现在的问题明显是营养过剩。有人还说:只要让我好吃好喝,我病了也愿意,死了也值!其口气之慷慨令人侧目。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吾曰:吾未见好吃如中国人也!因为他们宁愿早死也不愿少吃!有人揣着糊涂装明白,与赌场的赌徒心态一样,明知必输,仍然勇往直前。所以面对生猛的食客,虽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但基本上是对牛弹琴,即使面对家人也一样。人往往只有等到病入膏肓的时候才会改变。但往往又为时晚矣!人各有命,所以只能随缘。事实上,我目前还未发现为了吃而真不怕病、不怕死的好汉,那些爱吃喝的人在病痛之中的求生欲更强!

美食之毒与药之毒的区别在于,一个效果慢,一个效果快。但是吃美食的量大、频率高,所以最后导致病的主因还是以美食居多。用文革时期的批判语言来描述,美食就是“糖衣裹着的炮弹”,令人防不胜防,所以美食的危害程度远非药物可比!也许中国人因为过去一直吃不饱,所以老把吃当成人生之大乐和要务。连从前送礼送来送去都以送吃喝为主,老一辈人关心下一代也基本上以吃为主,唯恐儿孙吃不饱,吃不好,还有给人夹菜的习惯。有的爷爷奶奶就追着孙子喂饭,哪知这是在以爱的名义害了子孙!为了“爱”,为了享受美好生活,人们堂而皇之大吃大喝,结果99%以上的城市人群都吃过量,让吃成了自己害自己人的最佳工具,生活水平的提高往往搞成了血压、血脂、血糖的提高。孔子如果健在,肯定会感慨曰:子在川上曰,食者如斯夫!

既然美食是挡不住的诱惑,人生苦短,那就吃吧!吃出病了就会吃药,吃药又可吃出更多的药源性疾病,不亦乐乎?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可是人在病榻上毫无尊严地赖活着,其实比动物还不如。所以有的人虽然活着,却生不如死!也许人与动物的区别可以用吃法来比较:人吃,不再是维持生命的需求,而是为了寻求快感。这跟人的生殖器功能的进化类似,生殖器的早期功能跟动物一样,主要是为了繁衍后代,后来随着文明的演变,其繁衍后代的功能逐渐消失,性交只是单纯为了追求肉体快感,现在口腔也和生殖器一样,进化成了产生快感的工具。既然如此,吃的快感跟性交的快感还有本质区别吗?而且吃不需要对手就可以自己搞定,所以吃的行为更像人手淫,它们的区别仅仅在于,一个靠补,一个靠泻;一个在上,一个在下。

就这样,稍不留神,吃就成了人类最流行的一种口淫!

摘自 萧宏慈著《医行天下》,原标题:口淫的流行与危害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19/6/21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