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天人合一与冬天养生

中医最高明之处,即在于天人合一。不管是养生还是治病,都离不开天人合一。冬天养生亦当如此。

《内经》讲“人与天地相应”、“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人从出生到死亡都离不开天地。人要想健康,就要顺应天地规律。以冬天为例来说明。

一则,“必先岁时,毋伐天和”。

无论养生保健或治疗疾病,要顺从天时之序,首先要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当如何顺应。四时阳气有着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善养生者,就要顺应四时的阳气运动规律——这是所有养生原则中第一重要的。

立冬之后,天地之间正式进入冬天,人生活在天地之间,当然也进入了冬天。冬天天地整体气机变化是阳气闭藏,所以我们的养生原则是:勿扰乎阳。任何行为,都当以闭藏阳气为原则,不能妄扰阳气,以免阳气不藏。若冬天阳气不藏,至来年春天,天地之间阳气要生发时,就容易拔根,是即谓之温病。

二则,“虚邪贼风,避之有时”。

正与邪不两立,正胜则邪退,邪胜则正衰。所以,人要健康,就要避免邪气侵袭。虽然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但若“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养生,一定要避邪。养正是避邪的关键,正气不虚才能健康。但有时邪气炽盛,一定要避而远之。

冬季天寒,寒气充塞天地之间。寒为阴邪,易伤阳气。所以,善养生者,当注意避寒。一方面,注意穿衣保暖;另一方面,避免淋雨受风触寒等行为。比如,冬泳即是触寒,不提倡。

三则,“形与神俱”。

生命不但有身体,还是心理,中医重视养身与养心兼顾。光是形体健康还不够,还需要心理健康。现代医学从解剖入手,重视的是形体的健康,但却忽视了心理。在这方面,中医可以补充其不足。

中医认为,五脏各有其神,五脏阴阳气血平衡,则五神亦和畅;反之,若心理健康,也有助于让五脏归于平衡。所以说,形与神是互相贯通的。

以形与神对比,形为标,神为本。治形不治神,是治标不治本。只有“形与神俱“,才是标本兼顾,才是最高明的医学;只有“形与神俱”,才能体健神旺。

冬天通于肾,肾在神在志。立冬之后,当“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意思是说,在冬季应避免各种不良情绪的干扰和刺激,让心情始终处于淡泊宁静的状态。这样才能肾志平和,也才能养肾。

四则,“精神内守”。

《内经》养生的最高原则是:恬淡虚无,精神内守。达到这个境界,心不妄动,形神兼顾,自然病安从来!

如何精神内守呢?我的观点是,一方面,尽量吃素,素可养心,可以避免相火妄动;另一方面,重视修心,特别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从感恩、反省、忏悔入手,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关于修养身心的大智慧。

冬天要使阳气闭藏,最当精神内守。精神外散,即会扰动心火。立冬之后,当减少炽盛的欲望,保持内心平和,避免怨恨恼怒烦五毒内生,静静度日,以静为主。静则能安,静则生阴。

五则,“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春使志生,夏使志无怒,秋使志安宁,冬使志若伏若匿,“从之则苛疾不起”,若违逆四时阴阳和天时之序,则会生乱,内伤相应五脏,并可在下一季节发生病变,即“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入冬之后,当养藏,养静。身要静,心亦要静。静则阳气能闭藏而不妄泄。这样即是顺应四时规律。如此养生,必然能够健康。

尤其是大病重病以及各种慢性疾病患者,冬天是恢复健康的大好时机。若能在整个冬天借天地之力闭藏好阳气,即是巩固阳根,那么,来年春天当阳气生发时,人体的阳气圆运动就会又大又圆,人也就会神清气爽。

《内经》开篇即讲了全书的宗旨:“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我们如果能按这些方法来养生,就一定可以与上古之人一样,健健康康地活至一百岁。

来源:董洪涛微博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19/11/15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