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脉诊】简单有效的人迎寸口脉法

怎样才能使得脉诊简单化和普遍化,以便大家更好地学习和掌握呢?山东日照的陈国锋老师给我们介绍了一种简单有效的人迎寸口脉法

其理论来源于《黄帝内经.灵枢.始终》:

持其脉口人迎,以知阴阳有余不足,平与不平,天道毕矣。所谓平人者不病,不病者,脉口人迎应四时也。上下相应,而俱往来也。六经之脉,不结动也。本末之,寒温之,相守司也。形肉气血,必相称也。是谓平人……人迎一盛,病在足少阳,一盛而躁,病在手少阳。人迎二盛,病在足太阳,二盛而躁,病在手太阳。人迎三盛,病在足阳明,三盛而躁,病在手阳明。人迎四盛,且大且数,名曰溢阳,溢阳为格。脉口一盛,病在足厥阴,一盛而躁,在手心主。脉口二盛,病在足少阴,二盛而躁,病在手少阴。脉口三盛,病在足太阴,三盛而躁,病在手太阴。脉口四盛,且大且数者,名为溢阴,溢阴为内关。人迎与脉口俱四盛以上,明曰关格。关格者,与之短期。

renyingmai

根据这一理论,用人迎脉(喉结外侧颈动脉搏动处)和寸口脉(手寸关尺三部脉中,取其最大者)的大小对比来指导临床,人迎和寸口脉大小相一致的,说明阴阳平调。人迎达于寸口一倍的,说明少阳之气太过,从少阳论治。人迎大于寸口两倍的,说明太阳之气太过,从太阳论治。人迎大于寸口三倍的,说明阳明之气太过,从阳明论治。

cunkoumai

老师跟我们说:“人迎寸口脉对比其实就是阴阳对比,体现了中医阴阳平衡的理念。人迎脉在上,为天为阳,寸口脉在下为地为阴”。据此,老师借鉴了人迎寸口脉诊法,发明了自己的一套方法。

到底是什么方法呢?

老师告诉我们,既然是上下阴阳的对比,那我们用三部脉中的寸脉和尺脉来对比也是一样的。因为寸脉在上为阳,尺脉在下为阴。老师把这个思路用来指导亢越脉的临床用药。在上越脉中,寸脉大于尺脉一倍,则从少阳论治。寸脉大于尺脉两倍,则从太阳论治。寸脉大于尺脉三倍,则从阳明论治。临床效果不错。

道法自然理解人迎寸口脉法

理论指导临床要用得好,就不能光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所以我问老师:“这种脉法的理论依据是什么呢”?

老师解释说:“寸脉越比尺脉大,说明气机亢越就越利害。我们可以取象于自然来理解这个理论”。

“人体一身的阳气(温热之气和宣发之气)都来自于阳光。自然也一样。阳光照射大地,赋予大自然阳气。大自然通过树木、水和土把这阳气能保存起来利用”。

“而树木、水和土之中,封存阳气能力最弱的是树木,因为树木本身就以舒发阳气为特点,阳气在肝木之中,必须得到舒发,否则就会郁而化火。日常生活中,树木也是一烧就会着火。所以这肝木是最经不起火撩的。其次是水。人们平时都说水火不相容,其实是比较片面的。水火永远一体,就像阴阳互根一样。只是,我们中医所讲的“火”,指的是温热之气和宣发之气的总结,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火焰是不完全一样的,而中医所讲的“水”,指的是“火”的对立面,而不仅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水。这一点,我们学中医的人要搞清楚。水涵养阳气的能力相当强。我们都知道,冬天寒风凛冽,但是井里的水相对于外面都还是暖的,可知,水里含有大量的阳气,是阳气主要的储存体。而土能伏火,能克制火的宣发之性。我们都知道土能克水,但是很多人都对土克水理解得不够透彻。要知道,土克水,指的是五行之水,也就是肾。土克水,不但能制约肾中水气,同时还能制约肾中阳气,不令其上亢。所以我们看到,平素脾胃好的人,吃辛辣的东西也不会上火。就是因为土能伏一身之火。从这个角度来说,土潜伏阳气的能力比水还强。所以,以前人们冬天都是睡在热土炕上取暖,从未见有泡在热水里取暖的,就是因为土比水更能控制热力的散发”。

“总的来说,自然中阳气主要是由水来保存,由木来舒发,由土来降伏的。”人体也一样。心为火,为离卦,肾为水,为坎卦,两者是相互依存的,所以火是藏在水中的。肝为木,能将肾中阳气调动起来,燃烧为生命之火。胃气能降下气机,制约阳气的宣发,使得上下阴阳能够循环。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凡是气机上亢,都是先由肝气舒发太过开始的,就像一年四季是从春天开始的一样。如果春天少阳之气舒发太过的话,木生火太过,则寸脉变大,肝木将肾水向上调动太多,则尺脉变小。这就是为什么说“寸脉大尺脉一倍,治从少阳”的道理。如果气机上亢进一步加重的话,水涵不住火了,肾气则会从足太阳膀胱经上越。就像如果夏天太阳太猛烈,则河里的水就会不断化为水蒸气向上走散一样。这个时候寸脉大于尺脉两倍,治从太阳。而气机上亢再继续加重,那么则连土也盖不住逆气了。就像秋天来了,气温没有下降变凉爽,反而还不断上升,这时候土地都会变干裂,连土里的水都会被抽干。这个时候寸脉大于尺脉三倍,治疗从阳明论治”。

“当然,这里说的寸脉大于尺脉多少倍,并不是绝对,只是一个程度的表达。至于怎么判断属于哪一种程度,就要靠临床经验的积累了”。老师补充道。

“话虽如此,那么治从少阳、太阳、阳明具体应该怎么操作呢?”我问老师。

“一盛少阳之气太过,少阳胆火扰心,就会出现失眠多梦,这时候就可以用黄连温胆汤降胆火。二盛膀胱之气太过,气机逆于膀胱经,就会出现腰背、肩膀、脖子不舒服,这时候可以用桂附地黄丸或者济生肾气丸降逆补肾,使得肾气充盛,行其封藏之职,则膀胱逆气可平。三盛胃气不降,中焦不转,就会出现胃胀、胃痛,打嗝返酸等症状,这时候可以用半夏泻心汤来运转中焦,使得胃气能下降,逆气能平”。

来源:任之堂微信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19/6/21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