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我的脉学之观(by @从道者医托丹娜 )

总有认识或不认识的朋友来电或微博、微信留言,问我们能治肺腺癌、肝癌、胃炎或肾炎否,有的甚至抱着一摞医院的检查化验单来替家人咨询。我们很难回答或无法回答,因为他们都犯了同样的错误,就是要求我们用他们不理解的中医理论来回答他们熟悉的西医病名。殊不知,中西医是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中医不是病名医,更不是数据医和图像医,中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望闻问切,只有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医生才能对患者所表现出来的证进行去伪存真的辨别进而处方用药。所以,欲就一个病名或几组数据几张影像作诊断,那是坐而论道和纸上谈兵,对中医没有任何意义。

一、什么是脉

望闻问因其可指可观可听,人人都可以清晰地感受到。而脉因其不可视甚至“摸不着”变得玄而又玄。但脉诊又是中医诊疗的重要前提,是提取疾病信息的重要步骤。经云:“微妙在脉,不可不察。”经脉是气血在人体中流动时产生的现象,它反映生命的征象,是生命的语言,与生命共存亡。

那么,脉是什么?不同的学术有不同的定义,有的说是血管,有的说是动脉,有的说是脉搏。前面说过,脉与生命共存亡,而血管和动脉是种可见的组织,在尸体解剖中就可以看到,所以脉不是血管和动脉。有人说脉是脉搏,按照西医的定义,脉搏为“所有动脉中同时存在的舒张与收缩”。脉搏可以用仪器测得,西医在临床中也经常用到。而中医的脉学不只是舒张与收缩,不只是有垂直起落的节奏。中医认为脉为气血循环之通道,阳气是脉运行的动力肺朝百脉,脉会太渊,太渊部位正当寸口,故五脏六腑、营卫气血的生理状况和病理变化均通过血脉的变化反映到寸口上。中医脉学更注重气血流动时与皮肤的平行感觉,在手腕部位划分出寸、关、尺,又根据手指触摸力量的不同区分出浮、中、沉,不同的部位、不同的力量代表着不同的脏腑。脉象又有节律、强度、形态的区分,分别代表着人体气血虚实、寒热表里、脏腑经络等疾病信息,而脉搏没有这些区分。所以,中医的脉不等同于现代医学的脉搏。

好朋友敬亚兄,60多岁,有胸闷憋气这种难受症状很多年,但各大医院检查都正常,尤其是脉搏跳动次数一直在西医设定的正常值范围。既然检查指标正常,那么西医便无法治疗更不知如何用药。后经朋友介绍找了一位中医大夫看,那位中医大夫一号脉便说你的心脏功能不好,听到这句话时,敬亚兄几乎要泪奔了,他说:“我一直觉得心脏不舒服,但西医一直说我没病。中医大夫的一句话让我毫不犹豫地接受他的中药调理,他的处方我像收藏绝世宝贝似的收着,甚至抄在自己喜爱的书的扉页上,以防万一。”经过一年多的中药调理,敬亚兄当然收获了健康。敬亚兄是位诗人,故对疾病的理解也很有诗意。他说:“西医各种检查数据的指标都在怀疑我是心肌炎,但又不能确定,无法确诊便无法治疗。可是我自己感觉很不舒服,这种西医无法确定但人又感觉不舒服的状态是疾病的‘暧昧’状态,但这种状态中医可以通过摸脉感知得到。”一次饭聚,跟我聊起这段经历时,他用“暧昧”两字来形容疾病在气化状态时的表现。

很多人迷信体检,迷信一堆正常或不正常的数据,但数据是当下的,它无法预测你1个月后的健康走向。同学的妹妹,才42岁,2013年12月初体检一切正常,12月10日感冒咳嗽,西药治疗1个多月后,在2014年1月15日因胸闷憋气被确诊为肺腺癌4期。从数据上看,1个月前同学的妹妹是个健康人,而1个月后却是肺癌晚期患者。同学来电,不停地问:“肺癌怎么可以发展这么快?!怎么一个感冒就发展成肺癌了?”我告诉她:“要得癌得多年的‘努力’才成,感冒只是一个诱因,癌邪在你妹体内早就蠢蠢欲动,伺机发作。但未发作之时,也就是未成形之时,仪器是检查不出来的。”

这种未发作之时,也就是上面敬亚兄所说的“暧昧”状态、中医所讲的气化状态。气化状态未成形之时现代仪器是检查不出来的,如果有幸遇到明医,后面的健康问题或许就化解了。然而,现代人更愿意相信冰冷的数据,不相信中医四诊,尤其是四诊中的脉诊

二、什么是脉学

2008年,一朋友,我号他脉后建议他一定要戒烟,酒少喝,同时劝他定期喝中药调理,否则肺以后会给他带来大麻烦。他不信,他说他年年的体检指标都非常正常,体质好到可以上山打老虎。不幸的是,4年后我获悉他因肺癌晚期离世。年年体检正常的指标,迷惑人的指标!才57岁呀,当时我除了替他惋惜之余就是佩服中医脉诊之玄妙之美!

耶稣说:“我是世界的光。跟从我的,就不在黑暗走,必要得着生命的光。”(约翰福音12:46-48)而《黄帝内经·素问》在“脉要精微论第十七篇”中写道:“切脉动静而视精明,察五色,观五脏有余不足,六腑强弱,形之盛衰,以此参伍,决死生之分。”黄帝和耶稣两位哲者圣人从不同的时间不同的角度为他们的信民点燃了生命之光,但这光越来越被现代人忽略,以至于许多人活在健康的黑暗中。“那些没有看见(光)而信的是多么有福啊!”耶稣说。故,拒绝光即已是惩罚!

俗话说“眼见为实”,在大家都被西方科学洗了脑的今天,我凭脉诊便“口无遮拦”地说人家肺以后会出问题,我没被唾骂为神经病已是给我最大限度的尊重了,因为我无法把肺脉弱的感受“呈现”给他看啊。然而,呈现不了不等于没有,因为每个人、每种病都有不同的脉象,并反映着不同的病证。脉在人体中客观存在,有脉就有象,有脉就有生命,而脉是医者切出来的,脉象是医者取象比类总结出来的。

那么,什么是脉学呢?脉学的真正涵义,就是要通过切脉感受经脉信息,分辨不同脉象。此时,医者是脉象信息的提取者、接受者、储存者,切脉是体验的过程,脉学就是训练医者的知彼功夫,通过不同的脉,取得不同的象,推测出不同的病证,又根据病证体会不同的脉象,反复体验,增加经验,提高灵敏性、准确性。书本上的脉象、脉学术语是前人的实践总结,是他们的直接经验,对我们后人是间接经验,我们通过学习可以少走弯路,节约探索的时间,但要把间接经验变成直接经验,必须通过自我实践。所以,脉学的重要一步就是实践,在脉的源发现场直接体验。

2012年10月和12月,罗俊和王云祥先后师从赵老,他们跟师习医的第一天就是直接坐在赵老的旁边亦步亦趋地摸患者的脉。跟我以前学习时一样,赵老几乎不解释脉象脉名,也不建议他们看脉学方面的书,任由他们自己去感受。1个月,2个月,3个月后,他们虽然还有点云里雾里,但一些重症患者脉象的变化他们可以感触得到了,并慢慢地在大脑里建立自己的脉诊图像。

记得罗俊在源发现场跟赵老摸了3个月脉后,我问他是啥感觉,他说自己的手指还是“铁指”,没有什么感觉。呵呵,我告诉他从“铁指”到“肉指”再到“脉指”是一个“自证自明”的过程,以我的经验,不停地练,并在练的过程中,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感觉,再对应患者的主述,久而久之,各种病脉的图像终有一天会储存在你的大脑里。2013年10月3日,跟师刚满一年的罗俊在一次饭局上施展了“脉手”,摸完一位25岁的女教师的脉后说:“你有严重的妇科问题。”当时,饭桌上的所有人都对罗俊半信半疑,10天后,该女教师被西医确诊为卵巢癌且已扩散,更不幸的是,经过一系列的手术化疗,该女教师于今年1月21日香消玉殒。

跟赵老习医后,为了训练手指的敏感度,为了尽快地让自己的手指从“铁指”向“肉指”再向“脉指”转换,我们喜欢“手多”的地方,手越多我们练的机会就越多。所以,饭局前后的保留节目肯定会有摸脉这个环节。跟师10个月左右的王云祥,去年夏天在同学家吃饭,自然不会放过同学的手了,摸完后对同学说:“你可能要生病了。”他同学不以为然。然而5天后,此位仁兄因咳嗽发烧喉咙痛来找我们开药了,边开药还边埋怨王云祥是“乌鸦嘴”。

看来,我、罗俊和王云祥都有“乌鸦嘴”的“嗜好”,不过,亲朋好友们,偶尔信一信“乌鸦嘴”或许就能化解你身体上的许多健康隐患。因为,我们的“乌鸦嘴”不是空穴来风,是基于四诊过程中所获取的证,是基于赵老师教授给我们的脉诊能力。

三、脉诊是一项紧张而高强度的工作

经过多年的练习和临床实操,我慢慢地知道了:脉诊的过程是手指触觉和心能的综合运用,是一项紧张而高强度的工作。以前,我见人的手就想摸,是为了练指尖的敏感度。现在,搭脉已经不是练的问题了,而是得用心和神去辨证处方。所以,无论在单位、诊室还是餐桌,切脉都是一件劳心费神的事,它不像B超或CT机,一按电源开关就ok,也因此,我常会婉拒不想调理治未病又想通过我号脉知道自己身体有啥问题的朋友。

在脉诊现场,病人就坐在面前,脉象和病人有直接对应关系,病人知道自己的病情,医者指端触觉所得的脉象和自己判断的病证随时可以通过病人验证,通过反复体会、验证,我们便可以逐步建立起自己的感觉及经验。这种感觉和经验无需与书本的脉名对应,而是直接与患者的感觉和疗效对应。因此,要懂得何为浮、沉、迟、数等脉,以及它们和病证及病人的感觉之间有什么关系,就得不断储存脉象和病证信息,了解它们和病证之间的关系。因为,脉象只是感性认识,要通过实践才能获得,而脉象的意义必须通过理性总结,所以,要把感性和理性结合起来,把主观和客观统一起来,提高实践的智慧和认识水平,把感觉到的脉象和中医理论相对应,用中医理论解释脉象,说明病证。

当然,脉诊只是中医四诊之一,辨证时还要和其他三诊相互参照,要合四诊同观,汇三才参看,要对疾病的表、里、虚、实,轻、重、缓、急,吉、凶、祸、福基本了解,通过脉象推知病情,然后和其他三诊错综互参,积累经验,训练、提高脉诊的准确性。

正如把《孙子兵法》倒背如流的人未必会指挥战争一样,把《濒湖脉学》暗熟于心的人也未必有辨证施治的能力。因为:

1. 脉学名词不是脉学,如“浮脉”:“举之有余,按之不足”“如空中之浮云”“如水中漂木”“如捻葱叶”“如微风吹鸟背上毛”“如循榆荚”等,这些描述都不是指脉本身,而是经脉给切脉者的印象,前人为了便于理解,用生活中熟悉的现象做比喻,也就是给脉取个象,古人叫“观物取象”,所以,要知道什么是浮脉,就需知道它摸起来是什么感觉。如只知道脉学名词,并背熟了相对应的病症,而手指触觉不能感知相应的脉象,实际上是偏离了脉学。

对脉的感觉是每个人独有的体会,如果一定要与“如水中漂木”“如捻葱叶”之类的描述对应甚至划等号,再按图索骥找经方、验方或时方,那得经过多长时间的临床实践才能转换成自己的经验啊?

2. 脉学是手指触觉和心能的综合应用。心为发令者,是统帅,手随心动,力随手发,得之于手,应之于心。手的动作:是轻按还是重按,按哪里,怎么按?手的表现在心中是有默契的,受心的指挥,有切脉者的主动性和目的性。触觉只是识脉的前题,能否触到还要用心,要了解它的意义还要用心思索。所得脉象是什么脉,它们代表哪些信息?这就要求医者要具备相应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足够的中医知识,要储备足够的背景知识和相应的生活常识。

然而,在我们相关知识储备不够的情况下,我们唯有把自己原先的知识清空或打包,无条件地接受老师在脉诊方面摸索出来的独特方法。少明在《跟师学中医的经历》一文中写道:“在此之前,我们大脑中没有任何一点关于脉象的概念。为了获得这些概念,我们只好大量练习把脉,以便于我们归纳形成概念(参照物)在大脑中,然后将其概念固化在脑中。一旦这些概念形成后,我们在以后的把脉中就会将新获得的脉象与其对比。浮、沉、数、迟的脉象是在比较中得到的。没有临床大量的练习把脉,没有形成自己心目中的可供比较的概念,把脉就流于形式。老师用他自己学医走过很多弯路的亲身经历总结出了一条学中医的捷径,而这捷径就像连接河两岸的一座桥。但老师说:‘桥也必须你自己去过,学习要自己完成,老师替代不了。’”

3. 脉诊不是诊断疾病的唯一手段,病人坐在面前,展示给医者的是立体的、整体的形象,没有一个医者在切脉时把眼睛蒙住,把耳朵堵上,把鼻子塞住。病人的信息会以信息团、信息流的方式出现,不同的感觉器官会收集到不同的信息,各种信息表达不同的意义,脉诊只是提供信息的渠道之一。

我们平时所说的快、慢、浮、沉的现象是靠视觉获取的,判断快和慢,浮和沉在眼里已有标准和参照物,如飞机比火车快,木头浮在水上石头沉于水底。而“脉”看不见,有关它的快、慢、浮、沉的信息靠的是触觉,并且我们平时没有这样的信息储存,没有相应的标准,加上每个人的敏锐度又不同,感觉也不一样。所以,在切脉时,极有可能出现几位中医大夫完全不同的脉诊结果,这个人摸着是滑脉,另一个人或许觉得是弦脉,换第三个人又可能觉得是数脉。正因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杆秤,都会按自己的感觉来表达,他所表达的脉象与其阅历、经验、技巧、敏感、理解、智慧等综合能力密不可分,而心中的标准是隐形的,不能展示,是滑脉还是弦脉抑或是数脉,只能意会无法言传。所以,中医便有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诊疗结果。

这好比天空中的一朵白云,有人看到说像马,有人说像鸟,有人却说像汽车。同样的一朵白云,同样是人眼,能看出不同靠的是心境、意境,这就是象形和意会的境界。脉象是象,不是物质实体,不直观、不确切,难以观察,模糊不清,不能量化,既说不清,也道不明,因为它本身就不清楚,所以就不可能表达清楚,但不清楚却有意义,可以反映生命的信息。境界不同,感受自然也不同,这种不同落实到辨证施治、处方用药,疗效的差异便呈现出来了。所以中医文化造诣的高低,道行修为的深浅,往往决定一个医者的医力水平。

一个医者对此要学习一生,感悟一生,妙在其中,乐在其中。

四、结束语

中医的脉象,不是静止固定之象,而是流动与转化之象。脉是感觉到的,感觉是唯一的,是属于唯一的人,同一脉象可以有不同的感觉。因此,感觉、模仿等不在唯一之中,所以,用仪器测脉,前提必须要有标准的脉,那么这个标准在哪里?是怎么取得的?

中医的脉象指的是脉的自然形象,因脉看不见,所以用生活中熟悉的事物把象现出来,不同的人,不同的生活环境,不同的阅历,对于同样的脉可以切出不同的象。两个出色的画家,画同一个人,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工人做完全相同的动作,做出的产品也是有差异的,脉有标准,但这个标准的设定者可以是任何一个人。脉象不具备物质性,不能定义,目前也没有任何仪器能够能给脉象下定义。因此,对于脉象,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中医脉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要准确掌握和运用有着相当的难度,素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之说。而我在跟师的过程中,我感觉更是“心中易了,口中难言”。因为,老师几乎从不跟我们表达他的脉感,我有时甚至会怀疑我的脉诊感觉跟他的完全不同,但是,没关系,赵老师说,脉诊的最终结果是要落实到疗效。如果没有疗效,脉诊再准都没有意义。

令人欣慰和一直自信满满的是,我们的疗效证明了我们的脉学学得不错。

来源:从道者医托丹娜 新浪博客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19/6/21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1 条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

  1. 无照神医说道:
    -49#

    癌症和慢性病是目前医学没有解决的疾病,无论中医西医都不知道这些疾病的病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