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为什么过敏的病人越来越多?

过敏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是过敏原吗?不是,是人体的阳气变虚。筛查过敏原根本无益于治疗过敏。

今时,过敏性疾病非常多见。根据世界变态反应组织报告,全世界有20%-30%的人被过敏问题困扰,也就是我们身边每3-5人中就会有一个人出现过敏问题。

我在临床工作中亦发现,过敏性疾病呈上升趋势,包括咳嗽、鼻炎、皮炎、湿疹、哮喘等,小孩过敏的情况明显增多。

一,什么是过敏?

有人属于过敏性体质,接触到某种过敏原(如尘螨、动物皮毛、花粉、海鲜、药物等),容易产生各种不适,如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哮喘、婴儿湿疹、荨麻疹等等。而这些过敏原在普通环境中是普遍存在的,且对大多数人无影响。

之所以会过敏,中医认为是阳虚。阳者,卫外而为固也。若阳虚,则卫外功能下降。当外感六淫侵袭肌表时,阳气不能抵抗,或者,抵抗力下降。正虚而邪盛,正邪交争,导致过敏反应。

过敏反应的主要症状为:流鼻涕、流泪、打喷嚏、咳嗽、发痒、呕吐和腹泻等等。这都是人体阳气努力排邪的反应。若阳气健旺,邪气一侵,可迅速排出,往往不会有明显的过敏反应。若阳虚,排邪无力,就会出现这些不适反应。

分析过敏的原因,有多个方面,一则过度喝冷饮或吃生冷食物,伤了脾阳;二则滥用抗生素,伤损心阳;三则空调滥用,卫阳受损;熬夜过度,阳气不得潜藏而暗耗;过度劳累、思虑、烦劳等,阳气渐衰。有的病人逢寒凉天气则过敏,明显是素体阳虚,阴寒邪气侵袭所致。

过敏会引起皮肤痒,这是阳虚于内,外邪引起相火,外郁于皮下;过敏会引起腹痛腹泻呕吐,这是中阳暴虚、脾胃升清降浊失司;过敏会引起哮喘,这是中阳不足,土不生金而肺失宣降;过敏会引起休克,这是邪侵于内,导致阳气暴脱,阴阳离绝。所有这些都关乎机体阳气。若阳旺则百邪不侵,阳虚则邪易扰之。​​​​

有人问,为什么以前不过敏呢?以前阳气不虚,卫气的卫外功能强,对于外来的刺激不会引起反应,现卫外功能下降。导致阳虚的原因也包括生活环境污染的加重(包括食物、水以及空气污染)。​​​​

二,为什么当前的过敏病人越来越多?

按西医的观点:人体免疫系统可以理解为具有两方面的作用,第一是抗感染,就是抵抗细菌、病毒的攻击;还有一个就是引起过敏。这两个作用就像天平的两端,一头强了,另一边就会弱。

在经济还不那么发达的时候,卫生条件比较差,人与家畜共同生活,会接触到多种细菌、病毒等病原体。

现在,抗生素在我国非常普及了,感染性疾病的死亡率逐年下降;随着疫苗的普及,很多肆虐的传染病也基本被控制住;抑菌剂(洗手液、洗衣液、消毒液等)在我们的生活中普遍使用;水源和食物卫生有了保障;此外,养殖产业(禽类、畜类、渔业养殖)中抗生素普遍使用甚至滥用,导致生活环境中病原体的数量和种类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当细菌和病毒肆虐的时候,过敏较少。当细菌、病毒得到控制,那么过敏自然就会增多。

过敏反应并不是身体机能紊乱,而是身体驱逐过敏原的策略与方式。

三,过敏反应,怎么办?

(一)养阳是关键

若遇过敏,西医总会让病人查过敏源,要求病人在生活中远避这些过敏源。这种治法虽能有效,但终非治本之道。之所以过敏,错不在过敏源,而因于人体的阳气不足。阳气有一处不到,即有一处阴邪滞塞。

既然过敏是阳虚而邪盛,那么,扶阳养阳即是治本之法。使阳气健旺,自然邪不能侵。而检查并躲避过敏原终是治标之法。

《内经》有云:“春夏养阳”。可趁春夏时节来温养阳气,使阳气能生,能长。关于养阳的具体方法,可参考本站关于春天养生及夏天养生的文章

养阳,当改善起居,调理饮食,适当运动,并且保持乐观积极开朗的心态。所有这些,都能让人体阳气健旺起来。

除了养阳以改善阳虚体质外,对于过敏反应,还可以用中医治疗。汤药、针灸都有良效。

(二)汤药治疗过敏

《内经》明言: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过敏病症的治疗关键是扶阳养阳。​​​​治疗过敏中医最有殊功,其法需标本兼顾。

养阳的方法很多,汤药即是治疗过敏的大法。一则治本,治本之道,只在扶阳抑阴。一般情况下过敏体质者都可适当服用四逆汤或其加味方;二则治标,治标之法,或清解郁火以敛火止痒,或宣降肺气以止喘,或温阳固本以挽回生机。临床变化复杂,或按症治症,或治标为主,兼顾其本,或本标同治,需对证对人而施。​​​​

试举一例:我曾诊治一女孩,半年前因感冒后缠绵反复,渐至鼻痒、鼻塞、鼻流清涕,眼痒,西医诊为过敏性鼻炎,反复服西药未愈,某医认为鼻中隔不正,建议手术。此属风寒郁肺,处以麻附细合麻黄桂枝各半汤加味,数剂而效,渐而诸症近愈。

​​​​(三)针灸治疗过敏

除了汤药,还有针灸,而且,尤其是艾灸,最能扶阳养阳。正如前贤所谓“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过敏体质可用灸法。可取足三里与关元穴,或用艾条灸,或用小艾柱灸,最能温补阳气,培元固本,改善易过敏体质。未过敏时可用灸以扶正,已经过敏亦可施灸以加快祛邪。皮肤过敏可兼灸膈俞;牛皮癣可配合局部梅花针扣刺后再灸局部;过敏性或顽固性鼻炎可兼灸迎香及风池穴,甚能宣通鼻窍;过敏性气管炎可加灸风门、肺俞,皆有良效。​​​​

关于艾灸养阳,可参考我的文章:《阳气与养阳》。

我临床重视针灸,因为针灸能平衡阴阳,调和脏腑,疏通经络,畅和气血,扶正祛邪,安定神志,针灸完全可以治疗过敏反应。比如,我临床治疗小儿过敏,常用四关、足三里、大椎、外关诸穴,小儿针灸可不留针,针入稍提插捻转即出针。大椎可针可温灸。这些穴位合用,有温阳补虚解表之功,故能收取显效。

过敏反应多属急症,而针刺治疗急症最有殊功。以皮肤过敏出现暴痒为例,可点刺大椎出血,并拔出瘀血;并点刺耳尖、曲池、少商、中冲、少冲诸穴,稍其毒血,可迅速止痒。亦可针泻曲池、合谷、大陵、血海、足三里、三阴交、行间诸穴,亦能收效。经旨“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泻心火既可安神,又能止痒。​

试举几个针灸医案:一人患过敏性鼻炎多年,平时每8小时用一次喷鼻西药,否则即鼻塞、喷嚏。在潍坊看过耳鼻喉专家,认为鼻中隔歪曲,建议手术。先针迎香、印堂、四关、足三里、脐上下左右各寸半四穴,针入而鼻窍通畅。并处以汤药(麻附细、玉屏风散及苍耳子散加减),针治三次后,尚未服汤药而数天未再用西药,诸症未作。​​​​

一女病人患酒精及香水过敏十年,发作则面部发红、眼痒、眼肿。其脉两寸细紧,病在上焦。针环脐上下左右各一寸四穴以固摄元气,更针曲池、合谷以清泻上焦浮火。一诊而症减,共五诊而诸症皆去,自己尝试着喝点酒,未见过敏反应。且一年来未再复发。​​​​

一女病人咽痒则咳嗽,已经十年,每年发作一个月,反复求医,多所检查兼服药,效果却不明显。来诊时反复咳嗽,无痰。针四关、失音、列缺、照海,针入嘱病人自己清一下咽喉,立见咽痒消失,咳嗽自止。此为喉源性咳嗽,西医多诊为过敏性咽炎,因风邪郁于咽部,风动则作痒,痒则咳。​​​​

一男病人患花粉过敏七年,每年二月即开始发作,出现鼻塞、流涕、喷嚏等不适。察其上背部见有多个小红疹,先在后背刮痧以通畅肺气,再用三棱针挑刺小红疹,并拔罐,出其恶血。更针风池、风府、大椎、四关、迎香、印堂诸穴,二诊后突然流出许多清鼻涕,持续半天,立觉鼻畅。此为肺窍郁寒化为清涕而排出。​​​​

一病人患严重过敏反应,对于所有有异味的化工产品都过敏,表现为流泪、鼻塞、呼吸不畅、哮喘等。其脉右关弱,此为土不生金,肺弱阳虚。针大椎、陶道、身柱以鼓舞阳气,尺泽、鱼际、迎香以宣通肺气,并灸迎香以开肺窍。六诊后突然腹泻,两天内腹泻50余次,排出水样物,如铁管中久年的积水,而诸症霍然。​​​​

一男病人患严重过敏症,对香水、蜂蜜、花粉、油漆等都过敏,过敏时鼻塞流涕,泪出,呼吸不畅,甚则哮喘发作。此属肺气虚弱,鼻窍失司。病在前,治之在后,故针风池、风府、大椎以疏风祛邪;病在鼻,故针迎香、鼻通、印堂、上星,皆通于鼻窍;气机失调,故针四关以升降左右。一诊症减,数诊而近愈。

一女病人花粉过敏,出现颈周皮肤痒,右关沉软。此中气不足,不能养肺,肺不能主皮毛,而营卫失调为患。先治其痒,针曲池、血海、太渊、三士,一诊而痒去。伴有鼻塞,影响睡眠,加针木穴以通畅鼻窍,重子、重仙以开肺气之滞塞,凡五诊而诸症消失。曾见其右尺泽穴上下多见瘀络,配合刺络出血一次。​​​​

一年轻女性三天前在草坪上休息时左大腿外侧被虫子叮咬,之后局部出现两个巴掌大的一片红肿热痒斑,西医建议必需服抗生素十四天,病人曾来诊治痤疮,已经康复,相信针灸,且知道抗生素的巨大付作用,因此不欲服西药。急刺络委中、曲池、大椎、身柱,并拔罐出其毒血,再针泻血海、曲池、三阴、行间诸穴。蚊虫叮咬引起过敏,局部红肿热痒,此为血热,最适合于刺络出其毒血,每有卓效,病人自述,刺络时已觉红斑处清凉,灼热感大减。针毕嘱回家用蒲公英捣烂成糊状,外敷虫咬处,睡前敷上,早晨去掉即可。两天后二诊,诸红肿热痒大减,且红斑大小亦减半。继续针刺,配合每夜外敷,渐而痊愈,终未服抗生素。

综上所述,对于过敏反应,我有两个观点。一则过敏是本虚标实,本在阳虚,标在火浮或邪陷;二则过敏反应多源自三阴体质。

预防过敏的方法,一则平时需扶阳抑阴,改善三阴体质,此为治本之道,可用针灸或汤药;二则尽量避免过敏源,比如对鱼虾蟹过敏者就不吃此类东西,对灰尘、花粉过敏者可戴口罩;三则吃寒凉伤阳食物时不妨同时吃点温性食物,比如,葱姜蒜、芥末、苏叶等,都有温阳之效;四则不滥用抗生素及寒凉中药,以免伤阳。​​​​

凡诸过敏性疾病,我都嘱忌辣、鸡、牛奶以及奶制品。辣味动火动血,会加重皮肤病。按天地自然之理,取类比象,则鸡属巽,属风,易致内风妄动。牛奶是导致过敏的元凶,已为科学证实。从中医来分析,牛奶性寒,极伤中阳,阳虚则无力抗邪,表现为过敏。​​​​

另外,过敏性疾病亦当忌食高异蛋白(蚕蛹、虾等)、生冷、甜腻壅滞、煎炸、烧烤及动风之物(牛羊肉、公鸡、猪头肉、鹅肉、鸡翅、鸡爪、螃蟹、无鳞鱼、鹅蛋、鸭蛋等肉蛋类食品及蔬菜中的笋、韭菜、香菜、茴香、调味品中的花椒、胡椒等辛香发散之物、酒类及所有的菌类)。​​​​

来源:董洪涛微博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19/6/21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