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选择中医_董洪涛 杂谈冬病夏治

一、什么是冬病夏治

简单来说,就是冬天容易发作的疾病,于夏天疾病没有发作时进行治疗。冬病夏治疗法融合了中医理论、针灸学、运气学、易经等诸多学科的知识,是中医药疗法中很有特色的治疗方法。狭义来说,该疗法主要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即在农历夏至之后的三伏天,采用穴位贴敷的方法,通过中药对人体穴位的刺激,激发经络功能,调和气血,改善血液循环,促进和调整机体的免疫功能,调动人体的内在抗病能力,调整机体和外界环境的平衡,并调节人体的动态平衡,从而达到内病外治的目的。广义来说,所有冬季的发作性疾病,都可于夏季进行治疗,亦不必拘泥于三伏天,且亦不拘泥于穴位贴敷。

二、冬病夏治的原理

我们生活在天地之间,亦必然受天地自然的规律约束。我们的气血随着天地变化而变化。所以说,人与天地相应,与四时相随。一年分为四季,也称为四时,天地之间有一个能量的循环,这个能量主要指热能,也就是太阳提供给地球的热量,随四时变化而升降变化。简单来说,天地间的热量于秋季时慢慢地向地下收藏,所以地表的温度渐降而地下渐温,我们的感觉是天气逐渐变凉;至冬季时热气全部收藏到了地下,此时地上寒冷而地下的水确是温的;到了春季,地下收藏的前一年的热量开始缓慢地上升,于是地上渐温而天气渐暖;至夏季而地下所收藏的热量全部升到了地面以上,所以我们感觉很热,但地下水确是凉的。

夏季是一年中最炎热的时候,地下的热量完全发散出来,受天地规律影响,我们人体的阳气易发泄到体表。此时阳气旺盛且向外开散,皮肤松弛,毛孔张开。通过扶助体内三阴层次的阳气,并调理太阳的开泄,可以有效地促进人体阳气向外排出往年沉伏于三阴层次的邪气。这就是冬病夏治的道理。

一直以来,所谓的冬病夏治多指穴位贴敷法。此时在穴位上贴敷药物易于渗透皮肤,可疏通经络,调节脏腑,调动人体的积极性,提高排邪能力,使得一些宿疾得以恢复。因此,于夏季开展冬病夏治穴位贴敷的疗法,对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也是中医“治未病”思想的具体体现。

三、广义的时空治疗观

平时我们所谈的冬病夏治还只是拘泥于三伏天的治疗期,以及穴位贴敷方法而已。如果结合易经的理论,从冬病夏治说开去,可以展开出一个蔚为大观的中医时空治疗思路出来。

一则,就时间来说,冬病夏治表现为一个完整的时间对应治疗思路。

我们知道时间是单方向的,但它存在一个一个的循环。在一年的大循环之中,时间如环无端,首尾相对,自春夏至秋冬,反复往返。其中有二至二分四立之不同时间点。简单来说,冬至对应夏至,春分与秋分对应,而立春对应立秋,立夏对应立冬。

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循环反复,形成一个圆圈。人体亦顺应四季,形成一年的阴阳气血循环。简单来说,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阳气自春而升发,至夏而旺盛,至秋而敛降,至冬而收藏。如果在一年的某一个时间点,因为外邪的干扰或者饮食、七情内伤,人体的阴阳气血就会出现了异常,这个异常反应会表现为疾病,而且受天地循环规律的影响,这个异常反应经常会影响到循环圆圈的对立面上。也就是说,冬至受邪,会影响夏至时的阳旺状态,而春分受邪会影响秋分时的阳气敛降状态。而调理好夏至时的阳旺状态,反过来可以治疗冬至所生之病;调理好秋分时的阳气敛降状态,亦可以治疗春分受邪所生之病。

据此思路,治疗疾病时就可以用对应的方法,首先找到疾病发生时的时间点,然后选取一年中相对应的时间点进行治疗。这就是广义的时间治疗观。

按此理论治疗一些疑难杂症,往往可收到奇效。而且,对于养生调理,应用此理论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以下分析四季疾病的时间对应治疗思路。

秋天阳气敛降。阳气敛降是为了收藏阳气,使外泄的浮火下归于根。正如秋天的果实,必得阳气敛降,才能形成饱满的种子。如果阳气不能降下去,种子也会不成熟,或者成而不实,则会影响到来年春天的播种。当前社会重视经济发展,对于金钱与权利的欲望使得人心浮躁,阳气应降而不降。因此,当前多见高血压、高血脂、中风等疾病,都是阳气不收而浊阴反升之类。其治疗大法在于敛金气以降浊阴。如果降浊不效,可以考虑从春天来治秋天的病。当春季之时,通过针灸或者中药手段,以疏畅人体气机之升发,促进阳气的生长,使人体阴阳完全顺应自然之势,则可以助秋之敛降。

冬天阳气收藏。阳气下藏即是归根,藏得越深,越有利于春天的阳升。归根是自然界能量循环的重要步骤,阳气归根意味着阳气生发。比如我们每天晚上必需睡觉,第二天才有精力工作学习,这就是每天的阳气归根过程。一年亦是如此,自然界若是冬天暖而不冷,则阳气不藏而向外开泄,必然会形成天地间的疫疬之气。人体若冬不藏,至春天阳气升发无力,则容易受外邪感染而病高烧。其治疗大法在于养冬之藏,多用敛阴固本之法,以收藏阳气。再者,夏之伏邪至冬之时,受外寒相引而易发作,比如鼻炎、哮喘、支气管炎、风湿痹痛等等,都是阳气虚于内而阴寒扰于外所致。或者可于冬时疾病发作时扶阳抑阴,边开太阳边扶少阴,或者,亦可以于夏之时治疗。此即是冬病夏治。

春天阳气升发。阳气升发才能形成新的生命,冬天阳气归根的最终目的,还是为了阳气之升发。比如说,每粒种子所蕴藏的生命信息只有在春天才能重新表达出来,而春天升发地好,才有助于秋天果实的收获。秋冬的阳气收藏直接影响着春天阳气的升发。若收藏不足,则升发必然不足。目前所见的人群中,普遍存在着春升无力的情况。或者肝气不足而面色青暗,或者肝气暴逆而面色红赤,或者易怒易恼,或肝疼胃痛,或者易于过敏反应,皆是春升不足而肝气横逆之象。此时当养肝之体阴以助肝之用阳。或者亦可于秋季之时,助阳气敛降,即是治疗春病的妙法。

夏天阳气旺盛。阳旺而阳泄,天地之间的各种生命在此时得以充分伸展。这是阳气最旺之时,是生命最绚烂的季节。一年之间阳气的收藏和升发就是为了此时,所有的生命都在此时而灿烂。天地之间于此时阳气完全开泄于地表之上,于人体而言,此时阳气外泄而内阳必虚。所以,夏季是内阳易虚的季节,也是扶阳的重要季节。此时若过食寒凉,则极易内伤脾阳,导致洞泄,或者阳虚感寒而邪伏三阴,形成伏邪。比如鼻炎,多是夏时阳泄而不藏,阴寒内伏于心下,形成留饮,至于冬天,受外寒相引而发作为鼻寒流涕。夏之时当扶阳抑阴,勿贪寒凉。若夏季伤阳或者阳泄太过,亦可于冬季养阳之藏,以固阳根。

一般来说,如果有明确的疾病发生时间,则可以按圆圈对应时间治疗。比如夏至之病,可于冬至治疗;秋分之病,可以春分治疗。总之,按二十四节气相互对应治疗即是。

按这个道理来说,冬病亦不必完全拘泥于三伏天治疗了。如果是冬至前发病,可于夏至前治疗;冬至后发病,则于夏至后治疗。所以说,病人当详细向医生说明自己的冬病细节,以利于医生找到合适的治疗时机。当然,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热之时,治疗因寒所生之病,亦是寒热对应治疗法。

如果把一个农历月作为一个时间循环,则满月对应月晦,上弦对应下弦;如果把一天作为一个时间循环,则日中对应午夜,早晨对应黄昏。医者于临证之时,心中当有活法圆机,因时而动,顺应天地规律,则自然左右逢源,易于取效。

二则,冬病夏治也不拘泥于时间上的对应,也可以是空间上的对应。

针灸临床上有一种对应取穴法,左病治右,右病治左,也就是古人所讲之缪刺和巨刺法。其法,完全按照周身部位对应之法取穴治疗,且亦不拘泥于穴位。其法把人体躯干比如一个球体,比如左肩痛,就在右髋部找相对应的敏感点治疗。按照此法治疗一些症状,疗效极好,甚至于有针入痛去的效果。已故针灸大师李柏松教授发明了八字治疗法,简单来说,就是阴阳、相对、平衡和反应八个字。八字疗法即是人体空间对应法的集大成者,基本上可以治疗临床上几乎所有的症状,且疗效迅速而明显。我临床常用此法,每收捷效,这是空间对应法的实据,亦是冬病夏治理论在空间对应上的应用。

再者,如果按先天八卦与十四经络的排列来看,则任督对应,肺大肠与脾胃对应,心包三焦与肝胆对应,心小肠与肾膀胱对应。这样四组对应之中,阴经对应阳经,阳经对应阴经,手经对应足经,这样形成了七对相互对应经络,即是临床常用对应取穴治疗思路。

bagua

试随举数例如下:

任脉病可取督脉治疗,如痛经可取十七椎下,胃痛可取至阳,反之,督脉病亦可以任脉治疗;手阳明大肠经病可取足太阴脾经治疗,反之亦然。如咽痛可针阴陵泉,舌痛则泻合谷;少阳胆经病,可取手厥阴心包经治疗,反之亦然。如口苦可泻内关,心中慌动则泻侠溪,如此等等,临床皆是实用经络对应取穴之法。

如果能再配合子午流注和灵龟八法,则临床可以更为灵活地应用空间对应取穴法,可收到意想不到的神奇效果。总之,时间与空间各有其对应,验之于人身,都可以按对应法则考虑其治疗意义。天地时空,在乎医者一心;而临证灵动,则诸病莫逃于心矣。

四、冬病夏治的方法与思路

冬病夏治的具体方法有很多种,不仅仅有常用的穴位贴敷。还可以用内服汤药,或者针刺,或者灸疗,或者拔罐刮痧,都可根据实际病情选用合适的治疗方法。

我们常说的冬病夏治,其实泛指的以上诸多方法,趁疾病的发作缓解期进行辨证施治,采用内服和外用的方法,预防冬病的复发,或者减轻发作程度。

按中医道理,夏季阳气开泄,也是排邪的重要时机。此时如果能根据四诊资料精确辨证,适当地扶三阴之阳,开太阳之表,则可以有效地排出伏邪,达到病去身安的效果。

如果阳气内虚明显,则需要先扶阳气,以增其开表之力。四逆汤正是对证之法。适时应用四逆汤,可以增强体内的阳气,加强机体自我修复能力,这是开太阳的基础。而如果在内阳不足的情况下,妄用大剂麻黄汤,可能导致汗泄而亡阳的恶果,医者不可不戒。用麻黄汤的标准在于右尺脉是否紧硬。可以这样说,右尺脉有一分紧意,就可以用一分麻黄。而如果右尺虚软无力,即是少阴阳虚之明证,此时切切不可滥开太阳。只待脉弱渐而转沉有力,即是扶阳有效之象。

如果病人体内有伏邪,既要开太阳,又欲扶少阴,则莫若麻黄附子细辛汤。此方扶少阴之本,开太阳之标,是治疗各种大病重病疑难病的极实用方子。如果能辨证精确,此方可百用百效。特别是治疗肿瘤等大病,温阳散寒是基本思路,非用此方不能建其奇功。寒邪深伏,正虚而邪恋,此时需要有胆有识,值盛夏之时,借天地阳气外泄之力,用麻附细能扶阳抑阴,挽回造化。

还有一种情况,邪气深陷于厥阴,此时当开太阳,合厥阴。借天地阳气泄泻之力,此时最妙的方子是当归四逆汤。其方中即有开太阳的桂枝汤,可把伏邪自厥阴直接转出太阳。特别是夏季低热反复不退,多属此证,临床可留心观察,并细细体会仲景之旨,自能有所心悟。

其实,临床上几乎所有的冬病,都可以夏季找到合适的治疗时机和治疗手段。如果能数种治疗思路合用,则可迅速排出伏邪,恢复机体健康。比如,可以内服汤药,配合针灸;某种穴位贴敷配合汤药;或者拔罐刮痧配合汤药内服等,都可随证应用。如果能借夏天的阳气旺盛之力,通过有效的治疗,可以扶正抑邪,使病情好转,控制冬病发作或减轻冬病发作的程度。

五、冬病夏治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冬天发作而夏天缓解的疾病多属阳虚类疾病。因为冬天阳气内收,人体无力抗邪,于是伏邪受外寒相引而发作。而夏天时天地间阳气外散,受天地影响,人体阳气亦外浮。阳气的向外透散的过程中可顺便把体内的伏邪排出体外。因此,在夏天往往伏邪不容易发作。夏季天地阳气外泄,人感之亦阳气外泄,则必然内阳不足,所以我们要补养体内的阳气,而夏季是补阳的最好时机。

明白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了冬病夏治的适应证了。一般来说,冬病是指冬天容易发作或者容易加重的一类疾病,包括寒性疾病以及在阴天或雨天加重的疾病也属于此类。如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冻疮、鼻炎、体虚感冒咳嗽、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肌肉劳损症,慢性结肠炎、肩周炎和颈腰椎病等颈肩腰腿痛、痛经以及儿童反复长期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小儿虚弱多病、体质偏寒等,这类的疾病都可取得良好的预防与治疗效果。

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盛夏之时,正是扶阳抑阴的大好时机。但有的人冬天并没有发作性疾病,是不是也可以利用夏天这个时机调理身体呢?答案是当然可以。但夏季的扶阳最适宜阳虚体质之人。

事实上并不是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是不是阳虚,那么,在夏天如何简单判断自己阳气不足呢?一是天虽然炎热,仍想喝热水,喝冷水则不适;二是夏天大汗之后感到身冷。这就是因为阳气不足,过汗伤阳,阳气外泄,所以反感到冷。三则,天热仍喜暖喜温,甚至于手脚仍冷,要盖被子睡觉;四则,面色苍白。一般人到了夏天面色略显红润,但阳虚之人表现为虚寒之色,甚至于环唇苍白,这是典型的内阳不足之象。五则,长年大便稀薄。这是因为脾阳虚于内,清阳不升反降。以上这些表现有其一即是阳虚,即需要于夏之时扶阳治疗。

总结以下几点:

一般来说,大凡是虚寒证,多适宜于冬病夏治。按体质来说,少阴体质最适宜于夏治。

冬病夏治适可而止,勿过量,以增强元气,改变体质,排出邪气为目的,不以治好大病为目的。况且,大病难以速愈,总需平时细心保养才是。

麻附细法需要注意体质和剂量。或误用往往会引动相火外浮,出现心烦易怒,或者面红目赤,或者血压升高等等,当即时停用。如果诸证不减,可配合用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清泻浮火,以缓解症状。此方各一两克剂量,开水泡代茶饮即可收效。

此法不可用于热病以及实证。当见证治证为先。以后疾病康复,需要转换体质时,再根据四诊辨证而选用合适的治法。

体瘦身长,或者舌红少苔或无苔,或心烦易怒、面红目赤、耳内哄哄者,或平时手足心发热者,多属阴虚阳旺之体,不适宜此法。

体瘦之人平时相火易上浮,于夏季时往往火旺难耐,亦可用小量大黄黄芩黄连泻心汤泡茶频服,以清解暑热。平时可时时吃些西瓜,以扶阴津。此类人群相火易浮而阳根不固,宜滋阴敛阴以固根本,万万不可滥用扶阳之法。

六、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一种常见的冬病夏治方法,其属于天灸疗法,是利用夏天阳气最旺之时,用辛温助阳药外贴于人体特定的穴位,借天之阳补人体之阳来达到散寒温里祛病的目的。贴敷于经络上的治疗穴位可使阳气更旺,通过经络调整全身阴阳气血,并为肌体储备阳气。阳气充足则疾病好发季节不易被外邪所伤,对有哮喘、咳嗽、咽干症状以及反复发作的慢支、哮喘、咽炎等患者有预防发作的作用。

穴位贴敷,通过透皮的吸收和经络穴位的传导,扶助正气,祛散伏痰,调整和增强小儿肌体的功能。因为在一年中,三伏是人体毛孔张开,气血聚到体表,气血最为明显的时候,此时运用穴位贴敷,药物的吸收效果更佳。

穴位贴敷的反应:

贴药后皮肤出现红晕属正常现象,如贴药时间过长引起水泡,属正常反应,患者不用担心,起点水泡效果会更好,对机体的免疫力提高效果更佳。但要保护创面,避免抓挠引起感染,必要时可以前往处理。

穴位贴敷的疗效标准以皮肤发泡,起灸疮为好。若不想起泡,可以增多贴敷次数,并减少每次贴敷时间,即可减少对皮肤的损伤。

治疗期间禁食生冷、海鲜、油炸、辛辣刺激性食物,也不要吃油腻以及寒性食物。

敷完药后最好等到6-10个小时以后再洗澡。

小儿贴敷后,家长应该尽量让小儿衣着凉爽,少跑动,避免过多出汗。

敷贴期间应戒发物,以免影响治疗效果。

在贴敷的过程中不能直接吹空调、风扇,防治寒气通过毛孔进入体内潜伏下来。

也不能生气,因为生气会造成肝气不疏,导致阳气闭塞,这样就起不到冬病夏治的效果。

平时对胶布过敏的,不要用生姜搽拭皮肤,还可以减短贴敷时间。

有哮喘、气管炎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即使在夏天也不能贪吃从冰箱里拿出来的生冷食品,尤其是在穴位贴敷期间,贪食寒凉会导致寒气入内,影响药力的发挥。最好在室温下放放再吃,寒性食物如梨、西瓜等要适量。穿着、睡眠不要贪凉。

遇有发烧时应暂停贴敷。

冬病夏治连续治疗三个疗程(即三个夏天)效果会比较显著。仅仅依靠一个夏天的治疗是不够的。

一般人贴药后会感到局部很热,或者有痒感,这属于正常反应。

有人贴后会局部起泡,多发生在皮肤娇嫩的孩子。如果疱小,涂些碘酒,避免感染即可。如果疱大,可用消毒针管将疱内液体抽出。一般一周以后,起疱处会结痂脱落。据观察,起疱的人疗效更好,因为这类人药物渗透吸收得好。贴敷时如出现较多水泡,可按烧伤或烫伤处理,外用京万红软膏、湿润烫伤膏等控制感染,促进愈合。

需要注意的是,穴位贴敷不能包治百病。当前社会有人认为冬病夏治是治百病的良法,有些医院也应运而生各种贴敷或推拿门诊,推出针对许多疾病的贴敷活动。我认为穴位贴敷有利于开太阳,祛伏邪,但不能夸大其作用。除哮喘等常见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适合于冬病夏治贴敷外,夏天更需要从预防着手,注意扶阳,可以配合灸法以及中药内服,让内寒消散。这需要专家临床指导。

穴位贴敷的禁忌症:

一则,皮肤溃破过敏、内火较重容易口腔起溃疡的人不适宜冬病夏治。

二则,敷贴时间不宜过长,防止皮肤起水疱皮肤感染。

三则,贴敷后不宜吹空调,皮肤遇冷后毛孔收缩,会影响药物的吸收。

四则,对胶布和药物过敏的人要慎用此法。过敏体质,比如皮肤过敏、瘙痒、易发荨麻疹等不要用此法

五则,孕妇不宜用此法。

六则,由于小儿皮肤过嫩,3岁以下儿童不宜贴敷。

七则,怕热体质、容易患皮肤病者不可用此法。

八则,瘢痕体质以及对皮肤暂时留下色素沉着很介意的朋友就不要用这种方法了。

总结:

冬病夏治不仅是治疗,亦是预防之道。中医认为“上工治未病”,还没有发病时,如果能巧妙地借天之力,以促进人体之健康,则是上工手段。中医是天人相应的医学,人生天地之间,感天地四时之正气而生长,亦感天地四时之邪气而生病,因此其治疗亦当顺应天地四时之气机变化。明了此理,则诸法自然可以活用。但每种冬病都有其具体的治疗思路和方法,在夏季穴位贴敷时如果能配合服中药以及针灸等方法,效果会更为明显。

进而言之,天地自然存在着时间与空间的对应关系,如果能善于应用这个原理,则可以灵活地预防和治疗各种慢性反复发作性疾病。我们学子当能参天配地,德和自然,然后始能论医而救治诸病。

来源:董洪涛新浪博客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19/6/21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