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命名人体经络的时候,古人分别使用“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厥阴、少阴”这六个词,简称六经。那么,我们如何来解读这些名称和内涵呢?
祖国医学有一个叫做“取类比象”的好方法。它通过观察、归类和推理, 以”远取诸物,近取诸身”为手段,通过讲述一个大家耳熟能详的事物或约定俗成的道理,来推寻和认识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从而使很多高深原理变得浅显易懂,且有很强的画面感,特别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我们先来探讨一下阴阳。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感受最深的是白天和黑夜。白天有太阳,晚上有月亮,通过太阳和月亮指代白天和黑夜的同时也形成了“阳”和“阴”的概念。而同样在白天,太阳照耀的地方为“阳”,太阳晒不到的地方为“阴“。
太阳给予人的感受往往是光和热。初升的太阳主要以光明替代黑暗,让人感觉到朝气蓬勃,生机盎然,如人之少年,名为“少阳”。中午时的太阳光芒四射,光和热均极其壮观,称为“阳明”,犹如人之壮年,成语“如日中天“即含此意。傍晚的太阳给人的感觉是在为明天储蓄能量,虽彩霞满天,㶷烂之至而复归平淡,犹如老人抚育下一代,发挥余光余热。称为“太阳”,又名老阳。“太”者老也。
月亮给人的感觉是平静和冷清。运用取类比象的方法,月亮在夜晚出现,对应白天的阳而言,它代表了“阴”。而对于男性而言,女性代表了“阴”。根据月亮初升和朗照,以及下山时不同状态给予人的感受,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月亮有类似少女,中年妇女及老太太的某种形象。分别命名“少阴”、“厥阴”和“太阴“。
老祖宗道法自然,创立了经络系统,以显示人与环境息息相通,而经络就是沟通内外表里的通路。人居天地之间,“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天气为阳,地气为阴。经络中的“阳经”代表其经气通于天气,而与地气相通的经络为“阴经“。
阳经更强调它与外界的密切联系,尤其是充盈其中的经气与自然界中太阳之间的关系。阳经表明了阳气可以通过经络来执行温煦和推动的任务,以及发挥固密和防卫的作用。借用“太阳”、“阳明”和“少阳”来命名,是用来表达和比较该经络拥有阳气的多与少。
“阳在外,阴之使也,阴在内,阳之守也”。相比较而言,阴气具有“主静、主内、主阖”的特质,古人把拥有此类经气的经络归属阴经。它充分体现了本经与内脏之间的相关联性。阴经具有滋润、承载和包容的功用。命名为“少阴”、“厥阴”、“太阴”用以表达该经络拥有阴气的多与少。
三阴三阳的命名既表达了经络在人体中所处的位置,并且体现了它所拥有的面积或体积,同时也已经阐释了它的功能。
来源:新浪微博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写成太阴,厥阴,少阴的顺序,搞得好像厥阴和阳明相表里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