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董洪涛:了解人体经络的重要性及如何用经络诊病?

《黄帝内经》云:“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人体经络有如此重要的作用,我们都了解人体的经络吗?又当如何运用经络来诊断和治疗疾病呢?

一、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

前贤讲:学医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在我看来,诚然如此。经络非常重要,学习中医需要要精研经络。

为什么这样说呢?针灸之所以能治病,是因为针灸能调和经脉。经脉的作用非常大,可以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经脉中流动着经气,能决定人的生死、病的轻重、有病能否治好、得病的原因等等。因此,学医者一定要掌握经脉,这是学之所始,工之所止,不可不精通。

我认为,中医不仅要精通中药,更要熟悉经络,如此方是良医。观当世之中医,鲜有二者皆精通者。中医式微,庸医横行,大概与此亦有关系吧。精通经络不一定会针灸,但经络之理,与六经、十二经、奇经八脉皆有相关。明乎此,则辨证用方,胸中明了,左右逢源,少有滞碍。

再者,学习中医内科,一定要识经络。比如,若见发热、头痛、恶寒、项强、腰背痛诸症,不但当知其为太阳表症,还要知道其病变部位在足太阳膀胱经,是由于外邪干扰,导致膀胱经气血失和。若能识得经络,有助于提高辨证的准确度,并能知取何穴,达到针药结合,提高疗效的效果。明白经络,还有助于深入阐发医理。

我把经络放在中医的很重要的层面上去认识,离开经络去谈中医,肯定是不完整的。那么,应该如何学习经络呢? 

我的观点如下:一定要强记十二经脉循行,最好是背诵《灵枢》经脉篇的原文。我要求我的弟子们每个人都能完整地背诵经脉原文,以作为临床的基础。想学习针灸或想提高临床水平的朋友不妨先从背诵经络循行开始,如此不但可以进段针灸临床,更可以奠定学习中医的基础。

二、经络的诊断与治疗作用

我们都知道,经络上有穴位,经与穴都可以治病。其实,十二经循行路线不仅有治疗作用,亦可作诊断之用。每条经络都内联脏腑,因此,经络与穴位也都有相关脏腑的诊断与治疗作用。以下且试举足三阴与三阳经为例加以说明。

先看足三阴经。比如,足少阴肾经原穴太溪穴,这是一个重要的肾虚诊断部位。太溪的位置靠近足内踝,以凹陷低深为健康。与内踝相对,脾经走内踝,肾经走内踝之后,脾为土为艮卦,肾为水为坎卦。此处山高水低,即是土气健旺、水湿不泛。若太溪浮肿高凸,意味着土虚不能制水,而水湿泛滥。

再如,足太阴脾经之三阴交穴可作为脾虚的诊断部位。脾为太阴湿土,得脾阳而能健运。若脾虚,则土不胜湿而阴浊泛滥,表现在三阴交处,即见局部漫肿虚浮。有些肥胖病人肚腹至大腿向下虚胖,但至三阴交之下即不再显胖,这即是脾虚性肥胖的特点。凡脾经病变此穴多有压痛,妇女最为常见。虚则补之,此穴可针可灸。

且如,足厥阴肝经原穴太冲为重要的疏肝理气穴位,亦是肝经诊断要穴。健康人此穴略有凹陷,按压有弹性,肝虚之人则此穴明显凸起,按之松软,缺乏弹性。且凡肝经病变多有太冲穴压痛,是为诊断穴,亦属治疗点。压痛之处即是针刺之处。临床每见急性腰痛病人在此穴有压痛,刺之可立效。

再者,足厥阴肝经循行大腿内侧部位,此处亦为重要的肝经病变诊断区。循肝经按压整个大腿内侧面,若有压痛,或者是指下砂粒感,或者紧绷感,即是肝经有问题的反应。肝主疏泄,主藏血,凡肝经疏泄或者藏血功能出现异常,此处多可找到病变反应。况且,肝经的正经有大包、足五里穴,而董氏奇穴亦有上三黄,都位于此区域内,也都可根据临床需要而选择取用,就我的临床经验,效果都满意。

再看足三阳经。比如,足太阳膀胱经循行于外踝之后,是处有昆仑穴。胆经走外踝,胆主骨,属木,木旺则外踝高耸;膀胱属水,膀胱气化足则水湿下流而不上溢,则昆仑穴低陷不浮,是为健康。若昆仑虚浮,必是膀胱气化不利。

记得某日在奥地利临床工作时,我突然发现一位女病人其昆仑穴虚肿,即怀疑其膀胱有问题,问之果然。昆仑穴可灸可针,都可取效。且此穴还能疏泄膀胱经气机,治疗腰腿痛多效。

且如,足少阳胆经循行直下抵绝骨之端,下出外踝之前,是处有丘墟穴,临床时多见有足外踝前丘墟穴鼓起,严重者渐及绝骨穴,此为胆气不足,严重者会长年失眠,轻者会睡眠质量差,易惊醒,口苦,耳鸣等,我依此理论在临床上问诊,都很稳合。推之,若见此处肿胀,不管有无以上诸症,都可以考虑局部针刺。这是把诊断与治疗合而为一了。

足少阳胆经循行于大腿外侧,此处有风市、中渎诸穴,既有治疗作用,亦足资为胆经的诊断需要。胆属少阳,主筋。大腿外侧其筋最长,为胆所主。若胆气健旺,则其筋丰满,视之大腿外侧筋肉丰厚,按之弹性强,有韧度。若胆气不足,则筋亦不足,视之柔弱不显厚实,按之萎软无力。经常敲打大腿外侧可健旺胆经。

再如,足阳明胃经循行过小腿胫骨之前。此区属胃经所属,亦可诊断胃经病变。胃气足则小腿前肌肉隆起,色泽润滑而不晦。胃经主多气多血,若是气血不足则此区肌肉不显丰隆,若是土败水侵,则色泽偏于晦暗。若是胃经血瘀,则多见青筋暴起。仲景把胃与大小肠相联,合称为“胃家”,因此,临床上常可检查小腿胫骨前的阳明经以帮助诊断“胃家”的病变,甚是方便,且可与脉诊配合应用。

不但是十二正经可以诊断和治疗,孙络亦有此作用。

比如,有的人在两胁处能看到红色的小细血络,成片分布。这是足阳明、少阳与厥阴的经络不通,血瘀于皮下的反应。孙络既可用于诊断,亦可用为治疗点。可用细注射针头挑刺其血络,出血如豆大,多挑几处,再在局部拔罐,最初往往能出血盈罐。每周可治疗一次,数次后其出血渐少,血络亦渐消。我治过不少此类病人,随着血络的减少,其周身症状亦渐缓解。

再如,若体内有瘀血阻滞,其病症不一定表现在局部,可能会出现在远端。比如足阳明胃经小腿部位见青筋,病人可能会有头痛、失眠、头晕、精神障碍、心脏病、胃脘痛、膝痛、肩痛等等。医者需多观察病人的周身肌肤,查其血络,尽量刺去其血,对于改善体质,缓解症状都有助益。尤其是夏天刺血,既方便,又有实效。

三、天地经络与人身经络

中医把人放在天地之间去思考生命与健康,因此,中医治病要观天察地,重视天人相应。经络不但是人身上的气血运行通道,经络更应之于天地气机。经络在人身上有手足十二经,在天地之间,则有三阴三阳六经。

比如,中医所讲的手太阴肺经病,其实是天地间的太阴经生病了,应之于人体,则病在肺;再如,六经辨证的少阴病,从源头上讲是天地间的少阴君火失去平衡,导致人的少阴层面生病。

换个角度来看,2015年为乙未,太阴湿土司天,太阳寒水在泉,整年的湿寒之气偏重,在人则足太阴脾经与足太阳膀胱经应之,在这样的天地气机下,这两脏亦容易生病;2016年则为丙申,水运太过,少阳相火司天,表现出来的是水与火两个极端,应之于人则是足少阴肾经与手少阳三焦经,水火相激,这二经在2016年就容易生病。

——这些都是天地经络与人身经络的对应。学习经络,千万别机械地认定这只是人身上的几条气血通行的道路。诚然,经络只在生命体上存在,生命结束了,经络亦自然消失。但经络更是人与天地相应的产物,人有经络,天地亦有经络。如此看待并应用经络,就是活学活用了。

此文为我的助手黄德宗整理自“选择中医_董洪涛”的新浪微博

时2016年10月30日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19/6/21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