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如何消除黑眼圈?

黑眼圈是一个极为常见的疾病。生活中所见,经常熬夜、用眼过度、压力大、罹患某种疾病等因素常可导致黑眼圈。黑眼圈俗称“熊猫眼”,是指双侧下眼睑皮肤颜色较暗,呈现青黑色,有如熊猫的眼睛。

一旦出现“黑眼圈”,可不是好事。不但看上去没有精神,影响面容,而且还意味着健康出现了问题。

一、黑眼圈是怎么回事呢?

现代医学认为,黑眼圈形成的机制主要为血液淤积性和色素沉着性两类。中医对于黑眼圈有着清晰的认识,认为黑眼圈与心、肝、脾、肺、肾皆有关。以下详细分析:

其一,与脾相关。

“黑眼圈”所在部位即眼眶下皮肤,属“五轮学说”中的“肉轮”。而肉轮与脾相关。由此说,黑眼圈与脾胃功能不足和虚损的程度、病情的长短有密切关联。

眼睑属脾。若脾虚,则会出现黑眼圈。比如,《目经大成》曰:“肺脾亏而饮食过量,未尽传送施化,譬如沟渎所积,自然久为淤浊……(睑黡——即黑眼圈)总由脾土衰惫,倦于承运输送,致寒饮热痰,不下行而上走,现斯秽迹。”

脾主运化,脾虚则运化失职,水谷精微不能化生气血,精微不能上输头目,清窍失于濡养,则眶周青黑黯淡。脾虚水湿不运,则湿浊内停,上溢胞睑而眼睑青黑。显然,脾虚会导致黑眼圈的形成。

正如清代《四诊秘录》所说:“眼胞属脾,若黑灰煤炭之色,主痰饮之疾。”

其二,与肺相关。

黑眼圈还可能提示肺虚。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肺气形成宗气以推动血行。肺虚肺气不足,助心行血功能失常,血液运行受阻,眼脉瘀血内停。

再者,肺为水之上源,通调水道,肺气虚,宣发不足,水气不能宣散,溢于体内,则成水湿留饮,饮邪上犯导致眼脉不通。眼脉失于通畅,瘀血阻滞,两目黯黑。

其三,与肾相关。

从临床来观察,肾炎、肾结石等肾脏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黑眼圈。另外,我在生活中也观察到,有些年轻人经历过度房劳后,也会出现黑眼圈。显然,黑眼圈与肾相关。

  • 一则,肾藏精,在色为黑,若肾精亏少则两眼缺少精气的滋润,肾之黑色就浮越于上,致眼圈发黑。
  • 二则,若房劳过度,导致肾阳虚衰,肾主气化的功能失司,体内水饮停滞,若集聚于眼下,生为眼袋,其色黑,即为黑眼圈。
  • 三则,肾之精气通过对任脉的充盈而上荣于目,且任脉从咽喉部上行后,经过两侧面颊至目眶下。若肾精不足,或肾阴亏虚,则双目失养,亦可导致下眼睑浮现肾之本色。

其四,与肝相关。

肝与眼睛的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肝开窍于目。一方面,久病入络。入络就容易造成瘀血。而肝藏血,肝气瘀滞则血行不畅,造成下眼睑色暗。正如《眼科集成》所说:“气郁血滞,伏火邪风,挟瘀血而透于眼胞眼堂,隐隐现青黑之色气”。

另一方面,肝经直接上于目,肝血虚或肝阴虚均可致目失所养,肝开窍于目,在色为青。

其五,与心相关

一方面,心主血脉,若心阳不振,则血脉易滞,或化为瘀血;另一方面,就经络来说,心经有支系上“系目系”。若心脉血行不畅,亦会导致黑眼圈。

二、儿童也会出现黑眼圈

从生活来观察,有的孩子也会出现黑眼圈。那么,孩子为什么会出现黑眼圈呢?

一方面,与疾病相关。

比如,清代医家陈复正在《幼幼集成》中说:“小儿久嗽,其目两眶肿黑。”提示儿童黑眼圈的形成与咳嗽日久相关。

我的观点是,因为久咳伤肺,导致肺气不足。一方面,肺虚则不能利水,导致水湿积滞于下眼睑;另一方面,肺虚则易滞血瘀。

另一方面,与脾虚相关。

小儿生长发育非常旺盛,与木相应。可以说,孩子偏得木气。木旺则克土,肝属木,脾胃属土。由此说,孩子普遍肝旺脾弱。

按中医理念,眼胞部位在脏分属于脾,而脾主生化。小儿易于脾虚,脾虚则化生气血的功能不足,导致气血不能上营于目,眼睑失于气血滋养,则成黯黑。

再者,小儿脾虚则易生痰生湿,痰湿容易阻塞经络,亦能使眼睑内血流不畅,导致眼圈青黑。

三、黑眼圈的中医治疗

综上所述,黑眼圈可由不同原因引发。要想治愈黑眼圈,就需要精确辨证,从而选择对证的药方。

比如,若有的人经常情绪压抑,表现为烦躁、喜欢叹气、胸胁满闷、口苦口干等,则可辨证为肝气郁滞。凡与此相关的黑眼圈患者,当从疏畅肝气入手调治。时可选用柴胡、白术、白芍、薄荷等药物,从而疏肝、理气,有助于改善黑眼圈。

再如,若有的除了黑眼圈,还伴有精神不振、常感疲惫、眼睛干涩、腰腿酸软等表现,多与肾精不足有关。此时当以补肾为主,可选用熟地、杜仲、枸杞、山萸肉等中药,有助滋补肝肾,既可治疗黑眼圈,又可缓解相关的伴随症状。

多数患者的眼周色素沉着以淡黑色或青色为主,依据中医五行理论,黑色为肾之色,青色为肝之色,眼周见该色则为肝肾二脏亏虚,精气不容于目眶所致——这也是为什么不少医家喜欢通过滋补肝肾来治疗黑眼圈的原因。但对于一些经久熬夜的青年人则效果一般。为什么?因为这类患者较为年轻,鲜有肝肾不足的病机,反而多见瘀血之证。

若有瘀血,常会表现为胸胁疼痛、位置固定,或舌色紫暗,舌边有瘀点瘀斑,舌下络脉迂曲等。因为经络气血运行不畅,也可导致黑眼圈。此时当重视活血化瘀,一般可选用当归、川芎、丹参、白芍、郁金等中药

四、从血瘀来诊治黑眼圈

从临床来观察,血瘀导致的黑眼圈非常多见。分析其病机如下:

眼睛和眼周组织居头面,其位在上,其正常的功能依赖气血的正常运行。而气属阳,主动;血属阴,主静。气为血之帅,气依藏于血中,血赖以气的推动而遍行全身。人的气血运行随着外界阴阳变化而变化,阳气归于阴血之中。

若长期熬夜,会消耗阴血,导致阴血亏虚,阳无以入阴,血不载气,气无所依藏,则涣散于外。而气能行血,血失气则无以为动,最终出现气滞血瘀的病理现象。

“血不利则为水”,血脉瘀阻必然会导致水湿积聚,故在临证时可观察到大多数的黑眼圈患者会伴有眼部水肿。

如何治疗瘀血所导致的黑眼圈呢?我的观点是,从活血入手,兼顾利水。我常选用桂枝茯苓丸为主方。

桂枝茯苓丸是一首经典的活血化瘀方。我的体会是,此方可用于几乎所有的瘀血所生疾病。日本汉方医家常用桂枝茯苓丸治疗皮肤病和眼部疾病,他们总结出适用桂枝茯苓丸患者的体征为:颜面多红,皮肤暗而浅黑。

我的老师黄煌教授进一步完善了该理论,认为适合桂枝茯苓丸患者的体质为:面红或紫红,肌肤甲错,以下肢为甚。

从临床来观察,几乎所有的女性黑眼圈患者都可见到面部皮肤粗糙,肤色暗沉,舌质暗红,或舌底静脉瘀曲,或舌面舌侧有瘀斑。但并不一定会伴有下肢皮肤甲错。我的观点是,只要有黑眼圈,兼见一两处瘀血指征,即可首选桂枝茯苓丸。

此方不仅是活血方,更能调节血水平衡。方中的桂枝色赤入血分、味辛,散结化气,不但散气分之结以下气,尤其能散血分之结以行瘀;赤芍善走阴分,和营调血,缓急止痛,二者相合,一阴一阳,即是桂枝汤的核心配伍,两药共奏调和营卫、通调血脉之功。牡丹皮散血行瘀、善清瘀久化热;桃仁味苦能泻血热,有化瘀消癥生新之功;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宁心,桂枝茯苓相配则是调整水代谢障碍的核心组合,且茯苓还能助桃仁化瘀之力,诸药相合,共奏化瘀散结之功。

治疗血瘀导致的黑眼圈时,我常在此方基础上加车前子,以加强利水消肿之功。

五、黑眼圈的调理

从生活来观察,黑眼圈与生活习惯密切相关。我们要想有效预防或治疗黑眼圈,就必须调节生活习惯。

经常睡眠不足、吸烟饮酒过量、性生活不节等一些不健康的生活方式,都会使人出现黑眼圈。

特别要强调的是,作息不规律,甚至黑白颠倒,这是导致黑眼圈极为常见的原因。长期熬夜伤损五脏,特别是伤脾,引起脾阳亏虚,脾主运化,运化失司,水饮内停,若水饮聚于胞睑,则为黯黑色。

进一步说,黑眼圈不但是我们生活方式不健康的一个标志,而且也可能预示着某些疾病。比如,胃炎、妇科病、鼻炎、肝病、心脏病、肾病等都可能表现为黑眼圈。

需要重视的是,眼圈发黑未必人人都是肾虚。若属肾虚,可用肾气丸,或右归丸之类,往往会有显效。

大体说来,黑眼圈多有水湿留滞,而水湿与脾、肾二脏关系密切。正如《医宗必读》所说:“水虽制于脾,实则统于肾,肾本水脏,而元阳寓焉。命口火衰,既不能自制阴寒,又不能温养脾止,则阴不阳而精化为水,故水肿之证多属火衰也。”我的观点是,兼有水肿时,不妨多考虑脾虚或肾虚的病机。

用中医治疗黑眼圈,这是一个既高效,又不伤正的方法,值得推广。

来源:董洪涛微博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23/4/13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