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董洪涛:关于学习中医的几点建议

学习中医三十年,读书、临证、思考、写作,三十年未曾懈怠。有初学中医者问我,能否讲讲应该如何学好中医。关于这个话题,我曾经在之前的文章中也从不同的角度谈论过。本文换个角度,再谈谈如何学习中医

一、中医的现状

自《内经》问世,至今已经两千多年了。中医理论代有发展,代有创新。今天,中医传承到了我们这一辈人的手中,中医的现状如何呢?我的观点是,我们这一辈先天不足,后天失调,与前辈相比,一代不如一代。但我也热切盼望,在我们之后,能够一代胜于一代。

为什么这样说?

在我看来,历代中医人都很努力,特别到了民国时期,中医学术达到了巅峰。之后即开始没落。没落的原因有两个方面:

  • 在外来说,受西医的冲击。中医既是传统文化的旗帜和潮头,也是敌对的西方医疗资本势力最忌惮和猛烈攻击的方向。中医财力不足,无力与西方医疗资本抗争,最终还是从国医没落了;
  • 在内来说,中医人对中医缺乏自信,反而追着西医的屁股,以搞中西医结合为荣。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

目前,中医即处于内外交困的境地。但是,中医有着极大的生命力,中医一定可以崛起。理由是:

  • 一则,国家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中医即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
  • 二则,中医人自强不息。今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愿意学习中医,并且愿意去挺起中医的脊梁;
  • 三则,老百姓的健康需要。今时的西医越来越市场化和资本化了,结果就是医院大楼越盖越高,医疗病床数越来越多,但医疗费用越来越贵。没有钱,都不敢进医院的门。如此搞下去,西医必将失去老百姓的支持。更何况,西医治病疗效差,目前连个新冠疫情都无力控制。

作为中医人,我们一定要定于中医,心静而安,精研中医。目前正是我们中华民族复兴的关键时刻,也是中医崛起的关键时刻。作为一个中医人,我们要传承祖宗的智慧,我们要为子孙后代谋万世健康,我们要摆脱现代邪恶资本奴役老百姓的历史,我们就应该尽自己一份力量,在中医领域不懈进取,为中医之崛起而奋斗不止,且无怨无悔。

要想学好中医,就要有这样的立志。这就是我们中医人的初心。不忘初心,矢志向前。

于我而言,时光流转,自第一天进入中医的课堂,转瞬三十年了。回首过去,心中很是感慨。如果,能有办法穿越回去,如果可以重新开始,那么,我将全心全意地执着于中医,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中医,绝不会象现在这样,空度岁月,至今还是没有什么成就。

我相信,后来者一定能胜于我们。将来,中国传统文化将璀璨勃发;将来,中医也将成为主流医学。依靠的,就是新的一代年轻人。

作为新时代的年轻人,既然选择了中医,那么,就要有为中医之崛起而读书的志向。志向越高,将来的成就就越大。

二、好好掌握繁体字

今时流行的是简体字,我们从小所学的,就是简体字,甚至从来就没有在课堂上学习过繁体字。那么,繁体字还有市场吗?还有必要学习繁体字吗?我的回答是肯定的。繁体字将来大有市场,当然有必要这习繁体字。

上世纪文字改革,现在看来,流弊是十分明显的。不在于简化笔划字形,而是很不适当地归并文字。有学者批评简化字破坏了中国传统文化,我是同意的。比如,岳飞五个儿子都是“雨”旁,非要将岳雲改成岳云,而他四个弟弟却是使用“雨”字旁的岳雷、岳霖、岳震和岳霭,合适吗?

今时比前辈优胜之处,是电脑与网络的普及,信息更容易获得了。但也有负面效应,就是年轻人不愿意认真通读古籍了。为什么不愿意去读古籍,根本原因还是不识字,就是不能掌握繁体字和古文了。

我的建议是,对于准备学习中医的青年人而言,学习繁体字应该是第一位的基本训练。我常跟我的弟子们强调,要像学习外文那样学习繁体字,千万不要掉以轻心。

简化字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性,这是无法否认的,那么为什么要学习繁体字?

  • 一方面,中医古籍上都是繁体字,没有简体字。有人说,有呀。今时出版的中医古籍,都已经改成简体了。但我认为,自己认识繁体字,可以更方便地阅读中医古籍,相当于掌握了阅读古籍的能力。由此说,识繁体字者,得中医古籍;能读中医古籍者,即能得真正的中医学问。
  • 另一方面,繁体字是汉字的原始形态,是中华民族正宗的文字,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贵文化财富。学习繁体汉字的过程,即是学习汉语文字的内涵,可以提升我们的传统文化素质。于中医人而言,只有传统文化的,才是真正中医的,也才是世界的。

繁体字是中医的载体。我们要学好中医,要传承中医,要挺起中医的脊梁,却连繁体字都不认识,还怎么谈中医?!更何况学习繁体字的过程,其实也是我们的内心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何乐而不为呢!

当前简化字已是生米煮成熟饭,不可能恢复繁体字。作为年轻的中医学子,我们比其他专业的学生多了一重负担,就是必须通晓繁体字。其实,繁体字并不难学,若能多多阅读古籍,参考古汉语字典,慢慢地也就习惯了。

三、中医人的知识贮备

大部分人都认为,只要通过高考,进入中医药大学,说明已经具备了学习中医的知识贮备了。我却认为,这还差的远。

的确,我在读中医药大学时,第一门专业课程是《中国医学史》,同时开有《中医基础理论》,大学的中医教育就算是开始了。现在想想,如果能再加一门课就更好了。

加什么呢?建议加一门关于先秦典籍的阅读。我的建议是,进入中医药大学,开始学习中医了,那么,一是要掌握繁体字,二是读一些先秦典籍。我之前对于先秦典籍是不够重视的,近数年来才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先秦典籍对于中医学子建立纯中医思维模式非常重要。我也开始补课。可以说,先秦典籍有助于正心,帮助中医学子对中医理论产生信心,并且对天人合一、取类比象、整体观念等思维模式产生信心。

中医学子要有成就良医的志向,那么,就要去尝试着阅读先秦典籍。我自己的体会是,先秦典籍中有关于《内经》理念之所以产生的人文环境,有中医理论的最原始形态,也有先贤对于中医与天文的研究成果,更有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和人生观。作为中医人,非读先秦典籍不可。

四、对中医学术的态度

中医关乎生命与健康,临床对病处方时,一丝一毫都来不得马虎。可以说,中医人在平时应该是一个很严谨的人。只有严谨,才能让病人产生信任;只有严谨,才能用方用药无误。

严谨源于对中医学术的真实和客观。简单来说,就是不想当然,不作伪。不少人可能认为,中医人其实是“差不多”先生,加这味药也行,去那味药也无所谓,谈何严谨?!在我看来,这是误解了中医人。中医证候对应于药方,一有证则有一证之药方,证变则方变,并不是差不多就行的。

以经方桂枝汤为例,桂枝与白芍等量是桂枝汤,功在调和营卫、调和阴阳;若重用桂枝则变成桂枝加桂汤,治疗奔豚,寒气上逆;若重用白芍,则变成桂枝加芍药汤,治疗肝脾不和的腹痛。虽然药味没变,因为用量变化,就有不同的功效。这就是中医,绝不是差不多就行的。

要想提高中医的临床疗效,我的观点是,紧紧抓住一个“真”字。中医是求实的学问,一切以符合临床为目的。凡是不真的,即是作伪的,也必然会导致临床疗效不高。

做临床要真,做人也要真。我自己体会,作为一个中医人,要有做事求实、做人求真的精神。坦坦荡荡,活的真实!内心谦和,日子既平淡,又真实;既有享受,又能利他。

率直地说,我个人不喜欢中医界同仁之间过度的夸奖。比如,动不动就把某个学者的中医作品加以诸如新视野、新视角、新方法、新观点、新出发、前沿论坛之类包装。如果学力不足,特别是研究不足,就有可能名不符实。在我看来,这样很丢人,很没有面子。面子从来都是自己挣的,不是别人给的。

我喜欢读书,尤其喜欢读一些在平实处见功力的文章。我坚信,真理是朴素的,探索生命与健康真谛的文字也应该是朴素的,不需要包装,更不需要发明和创造怪僻词汇以自炫。如果一个人的学力不足,特别是下的真功夫不够,其作品就显得苍白乏力。

中医是学问,从事中医即是治学。大凡中医治学到了一定火候,知彼己、辨是非、识深浅是相当重要的。看中医人的著述,就很容易地辨别出哪些是在下笨功夫、死功夫、苦功夫和真功夫,哪些是在取巧,不费多少工夫地搞花拳绣腿。特别对于我自己,看到人家的不足,就会更虚心地体悉自己的弱点和缺陷,尽可能予以弥补。

“学而后知不足”,依据我自己的学医与临床经验,越是读书,越觉自己有所不足;越是传播中医,越觉社会对于中医还有太多的不理解。于是,就越是发奋努力,很担心今天知其一,也许不知者十,明天知其十,也许不知者百。前贤有谓“学海无涯苦作舟”,关键还是个“苦”字。作为中医人,只要能吃的苦中苦,必然能在中医学术上走的更远。

其实,本文所论述的一些观点,不仅适合于学习中医,亦适合于学习其他学问,特别是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关的学问。我是一个中医人,我有志于做一个明医,以上既是我对于年轻学子的建议,其实也促我自勉。​​​​

来源:董洪涛微博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20/11/26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