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手法能治大病,兼谈心法与土德(by 刘力红)

手法治大病的故事

关于手法能治大病有两个故事,主人公都是河南的农民,都是用我们学习的这样手法方式来治病,都很神奇。其中一个老人就是捏拿病人的背部,什么病都是这一招。治病都是要预约的,一天只接一个人,还不是每天接。上午到他那里去,中午在他家简单吃个午饭,他给病人按一天的背部,下午按完后就让病人回去了。他会告诉病人可能一个礼拜或十天之后,背部某个地方就会发痒,然后会溃破流脓,他会告诉病人千万不要去止这个脓,不管这个脓流多长时间,十天、一个月甚至三个月,你就让它流,流净为止,净了它自然封口。过一个月你再来,他再给你按一次。

介绍这位老人给我的朋友说了一个真实案例:他有个朋友是公安干警,在一次骑摩托车的时候出了车祸脊髓撞断了,高位截瘫,瘫痪在床两年时间。这样的病人从西医的角度来说还有没有可逆呀?神经损伤是不可逆的,对吧?但是这个老人给他做了一次之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他就站起来了。第二次他是走去的,大概治疗两次病就好了,这是一个故事。

还有一个故事也是一个老人,什么病他都只做腹部,而且他不是用手做而是用脚做,什么人来都躺在地上,他坐在一个凳子上面,在你的肚子上铺一个帆布,然后他这个脚就在你的肚子上来回的碾,就像碾中药,但碾中药是用两个脚,他只用一个脚。他脚也没洗,不管是什么人富贵的也好、贫穷的也罢,头就在他的裆下他才好操作,什么病都是这一招,很多稀奇古怪的疑难病都给治好了。

我讲这两个故事的意思是想说,手法有很广大的空间。现在坐在你们中间有我的一个朋友石总,昨天她跟我说,她到汤池同有三和来了几次,发生了一个很根本的观念上的变化:现在按摩店大街小巷到处都是,大家对按摩的认识就是舒服一下、放松一下,但现在知道了按摩手法是可以治病的,而且可以治大病。我想大家学习这门技艺,这样的观念必须深深地、牢固地树立起来。“手到病除”这句话可能高老师经常给你们讲,但是手到病除的原始意思是有所指的,就是指手法,只是后来扩展了。

刘力红 同有三和

中医经典中关于手法的论述

要把手法学好了,肯定是要付出、要刻苦的。除了刻苦用心地练习之外,在理上也要通,因为中国的学问讲的是“理事不二”,有什么样的理就有什么样的事。因此我想至少有三篇文章大家要认真学习。《素问》中把按摩称为“按跷”,就是手脚并用,“按”是用手,“跷”字它是一个足字旁,所以它是用脚的,“按跷”(现在我们统称手法)的出处是在《素问》第十二篇“异法方宜论”。在这一篇里谈到常规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五类。第一类是砭石,砭石是很原始的工具,新石器时代和旧石器时代用砭石来治病;第二类是针刺;第三类是药物;然后就是我们讲的按跷,还有艾灸。

《异法方宜论》里面讲,砭石从东方出,东方属木,讲了东方的水土有什么特质,人有什么特质,他生的病有什么特质,生的病要用砭石来治疗。而南方的病要用九针来治疗,所以九针是从南方出。《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灵枢》第一篇就是九针十二原,九针的出处是在南方。而西方的特质及其导致的病就要用毒药,所以毒药是从西方出。大家听到毒药不要就认为砒霜啊敌敌畏啊这些才叫毒药,不是这样的。古时把治病的药统称为毒药,所以中医讲的“毒”完全不是我们今天讲的这样一个毒,即有害成分的毒。

中医的“毒”与偏性

中医讲的“大毒、小毒、中毒”和《内经》里面讲的毒是什么意思呢?讲的是“偏性”,有偏的性,因为中医甚深的道理是“以平为期”,讲平人不病,什么叫平人?我们讲中正平和,“平”就跟“中”跟“正”跟“和”是一个含义,平就会不病。《素问》里面讲平人者不病,那非平人就病,平人就是不偏的人,言下之意所有的病都是因为有偏才有病,这是《内经》铁板钉钉的教言。偏了怎么办呢?就要调整,就要纠偏。用什么样的方法去纠偏呢?《内经》里面解释得很深很深。偏左了,你一定要有个偏右的力它才能回到中正上来,所以中医讲“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所以能够使你回到中正的,就不是中正的东西而是有偏的东西,对不对啊?为什么大米不是药、粮食不是药呢?能够做粮食的东西基本上没有偏性,不管是大米、小米、小麦、大麦还是粟米,它的性都是甘平的,只是甘平里面有一点点区分。所以这些东西不能做药,对不对?能做药的很多都有偏性,偏得大的就有大毒,附子偏不偏啊?很偏很偏,又辛又热,所以我们讲附子是有大毒的,而它是在这个意义上的毒。中医治病就是这样一个道理。艾灸也是同样的理,为什么北方出艾、出灸呢?因为北方寒。

“中”的重要性

按跷由中央出,我觉得这个东西很深很深,我们不要停在这里。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文字放在那里,通过文字你怎么样知道圣人的所指?按跷从中央出是有甚深的法意、甚深的含义的,这句话要吃透了,按跷的理、做手法的理才能真正了然。中央属什么呢?东方属木,南方属火,西方属金,北方属水,中央属什么?属土实际上手法的核心,尤其高老师强调脊柱,脊柱是在人体的最中央最中央就有东西!对不对?为什么脊柱对健康很重要呢?脊柱是土所主,也就是脾所主。为什么河南那个老人什么病他都捏背部呢?肯定是以脊柱为中心,把这个东西调好了,一切的问题都解决了。因为得中就得平,得平就得和。和就不病,而且土是中央以灌四旁,实际上手法除了做中央做脊背,就是做四肢。四肢也是中央管的,脾主四肢,手法不管你做哪个地方,都是以肉为载体,都做到肉上,脾主肉,你做腹部也是,大腹也是脾胃所主,实际上我们的操作我们的下手处都是中央、都是土、都是脾胃。什么叫做到位呢?你就要去琢磨这个中央,我觉得这是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手法它为什么能治病呢?这里面有大道理。我们好好去琢磨。这是一篇大家要好好学习的。

何谓“神”?

第二篇是《灵枢•本神》篇,也是需要大家好好琢磨的。我没有系统地听过高老师讲课,但是我隔三差五地来听听,我知道高老师很强调心,对吧!有时候看她微博也是“心手合一”啊,“手到心到”,这是很重要的。就是说大家做手法都可以很娴熟,但是效果却可能不同,那差别在什么地方?差就差在有没有用心,有意无意,你本的是什么。《内经》里讲健康的获得就是“形与神俱”,形与神俱则尽终天年。我们做的是什么?我们手法能够触及到的是什么东西啊?一定是我们这个形体。透过我们触及的这个形体,怎么能够做到形与神俱呢?针灸有一句话叫“上守神下守形”,“上”指的是上工,上等的针灸师是守神的,就是以神为本。下等的针灸师是以形为本,就是说这个针怎么扎进去,扎深还是扎浅,左转还是右转,一直在形上面去强调去训练。这个有没有作用?肯定有作用。但是做到圆满也只是下工。而《内经》强调上守神,什么叫守神呢?直接不好说,我介绍大家去看看《庄子》,其中《庄子•养生主》这一篇跟我们中医很有关系,其核心就是“庖丁解牛”这个故事。

庖丁解牛很厉害是吧,“良庖”(技术很好的厨师)一年换一把刀就很牛啦,但是庖丁十九年都不换一把刀,他的刀还很锋利。梁惠王问他怎么能做到这一点,庖丁说了他的窍诀秘密:他是“以神遇之”,不是用眼睛去看、不是用手来摸而是用神去感。遇是遭遇、相遇的意思。神是什么东西?《易经》里面讲“神无方”,也就是无处不在。而《本神》这篇就讲“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所以生也。故生之来谓之精,两精相搏谓之神。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并精而出入者谓之魄”。所以我们生命的发生是德气相感,也就是天地相感。

孔子在《系辞》里讲“天地氤氲万物化生,男女构精万物化醇”,这句话摆到这里我们就很清楚,不是光有男女的构精、两情的相得(通俗讲就是两性关系)就有孩子,是要“德流气薄”。为什么讲人是个小天地呢?就是人这个生命它确确实实跟天地是不能够相离的。为什么同有三和讲“外三和”是“天地人和”,讲“内三和”是“性心身和”,这就要大家好好去参。德是什么?为什么我们始终强调德性呢?做医的不能够缺乏德性,缺乏德性你就做到天上做到地上都十分有限;一旦这个德性不缺乏,你好像没做实际上你在做。

两精相搏谓之神,神是什么?精,我们可以认为是有形的,生命由小到大,由没有到有,最初的那个东西是什么?就是精,男的精和女的精,我们又叫父精母血,这叫两精,对吧?神什么时候跟生命发生关系呢?就在两精相搏的那一刹那,神就跟生命发生关系。所以《内经》的描述是非常精确的,我看到这里就很感慨古人怎么知道,这个是现代科学也还没办法知道的。现在我们对生命的认知,现代科学也好,普通民众也好,都停留在物质这个层面,也就是都停留在“精”这个层面,这是不能够构成生命的,一定要有神的参与,所以“两精相搏之谓神”。而《内经》的思想认为神始终是生命的主导,精慢慢地发育成形,然后跟神和平相处,跟神有个和合的关系,形与神俱就可以尽终天年。哪一天形神相离了生命就结束了,生命是这样一个过程。

“神”的作用

神在生命的作用是方方面面的,《内经》讲“血气者,人之神。”神可以影响到血气的盛衰,血气的盛衰也可以影响神。所以人的血气差了,人的神一定会差,相互影响,这就是形神的共生共处。但神我们不好把握,所以它有一个随神往来的东西叫做魂,魂有些时候比神容易琢磨。

在腕掌横纹尺侧端有个穴位叫神门,是手少阴心经的穴。第9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有个穴位叫魂门,我们做手法做脊柱两边肯定是要接触到这个魂门对不对?还有一个魄户,这都是大穴,是人身的根本,这些穴道出了问题就会引起很多问题。神门出了问题魂就不能够随神往来,神很多要表达在这个身体上,因此生命上的功用就会丧失掉。“并精出入谓之魄”,跟精一起出入的这个叫魄,魄是反映有形的东西,整个有形的世界由魄来统领,所以它出了问题就会造成很多的问题。为什么那个老人在背部弄来弄去能治疗那么多的病甚至能够起死回生呢?这些都是奥妙的东西,是窍诀。

按摩中的“心法

为什么高老师的手法那么强调心呢?“所以任物者谓之心”,交给你一个任务,这个任务是谁去完成呢?好像是你去完成对不对?但《内经》在这里的定义是“所以任物者谓之心”,所以任物的叫做心。我觉得这句话很深刻,我现在也没有能够完全理解,但是有一丁点感受。什么叫“物”啊?“物”就是物质世界,就是我们看到的这个器世界,如果用佛教的一个概念就叫做“色”。“所以任物者谓之心”,就是跟色发生关系,或者说承载色的全部的东西通通叫做心。因此“心”非常不可思议!“心有所忆谓之意”,这就是一点点的技术环节。《灵枢》尽量在用语言表述这些东西,这就是我们手法的过程,很重要的过程。

大家都在那里按,有的时候是用肘,有的时候用手,有的时候用指头。我深深地感受到高老师课程中相互对练的模式是个很好很好的模式!按摩师一定要被按,甚至被按的时间要多过你按人家的时间,这不仅仅是舒服。因为我们都做过按摩,按摩者有心还是没心你知不知道?一定是知道的。他是用心在给你做还是敷衍你你一定是知道的!实际上有心就是有意,心有所忆谓之意嘛!肘或者手在按摩,但心在这里吗?我们讲心是通身的手眼,看那个千手千眼的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叫通身的手眼呢?心是可以无处不到的。

而心能任物的一个很根本的条件就是心要清。什么叫做心清呢?我很希望大家去看看王凤仪先生的东西,因为他是一个农民,所以他讲话很直白,一点不拐弯抹角。他讲心怎么清啊?没有私欲心就清了,不是叫你不想东不想西,就是一点没有私欲心就清了。那按摩时怎么做才叫没有私欲啊?比如按一个小时100块钱,提成百分之二十,也就是说我做一个小时可以得到20块,哎哟,我赶快做,多做几个人便多得到一些钱,一边做一边看表,哎,怎么还没有到一个小时啊?哦,快了,还有几分钟,咔咔咔随便按几下,行了,再做下一个,下一个又得20块钱。得40块钱,又想这40块钱给女朋友买什么东西啊?

手法的副作用

我们经常讲手法不会有副作用,但我觉得以这种心态去做手法一定会有副作用!现在很多人讲中医好、中医没有副作用,我说这是胡扯。“庸医杀人不用刀”不是指西医而是指中医,因为这句话在西医进入中国之前就有了。你说中医没有副作用?见鬼去吧。西医的副作用是非常清晰地写出来的,对不对?如某样药对肝有损害,对肾有损害,对神经有损害,写得清清楚楚。中医在一个没有副作用的幌子下,庸医开错了药,我们刚刚讲“聚毒药以治诸病”,都是毒药,用好了就治病,用不好就害人啊!

手法一样的。因为手法就是对形体的一种作用,说得不好听就是一种伤害,如果这种伤害恰到好处它就治病,不是恰到好处对病人一定有影响。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这个度。中国文化里面最奥妙的就是这个度,所谓平人者不病就是这个度。手法不是做得越多越好的,为什么前面提到的那个老人一个月只做一次,这个是需要我们去摸索的。任何东西都是这样,有作用就一定有反作用,大米吃多了都要撑死,还说什么东西好啊?没有什么好不好,恰到好处就好,过犹不及。这告诉我们围绕着手法,我们该学习该领悟的东西很多很多。如果我们不是为了挣钱,给别人按摩是希望能够帮助到我今天按摩的这个人,除了这一念之外没有任何念,这个心就清净了,心就无处不在,心真正就听你使唤了。你的手到哪你的心就到哪,你的意就在哪,病人一定会感受到温暖和作用。

按跷中的“土德”

凤仪先生在描述心的时候有一句很妙的话叫做“心为良能,无所不能”,我开始不觉得这句话怎么样,现在觉得这个老人确实厉害。为什么叫上工守神?我们一旦让心的力量发挥出来,人是跟天地一体的,天地的能有多大心的能就有多大,现在我们好像说玄了,但实际上不玄。我们用药是可以治百病的,大家反对吗?反对的请举手。我相信对中医有一点认识的就不会反对。开一个方子,开一个药,既能治感冒也能治癌症,对不对啊?既然毒药可以治百病,那么按蹻能不能治百病啊?肯定是可以的,所以在理上我们可以理直气壮。我们投身在这样一个行当里面,就不会说按摩仅仅是让人家舒服一下,这个里面是很深广的。

我今天想来跟大家分享的呢就是这些,希望能够给大家加把劲,大家能够很好地学习,能够学有所获。我们也在检讨自己,肯定有很多地方做得不足,教学相长,也很希望大家有什么意见直接跟高老师提也行,或者通过各种不同的渠道反映上来,我们尽量去满大家的愿。当然我们现在的状况是高老师还不能把她的全部精力放在这个培训班上,她还要分一些时间去治疗病人。我一再说做医的人起心动念眼里面不能有钱,但是话又说回来,做医生的不能够喝西北风就行了,尤其是我们开创这样一个机构,吃喝拉撒都需要钱,所以我们要收大家的费用。但我们希望我们这里的医者不要以钱为目的,我也希望今后你们自己去创业也是这样,我们一定会收钱但是不要为了钱。高老师作为这里的负责人,她还要考虑到大家的生存问题,现在我们很多员工的能力,还养不活自己,她就要去操这份心,她就要去接一些病人,所以这些东西大家都还要理解,理解万岁。

按跷是从中央出,从土出,所以大家一定要好好去悟这个土,把土悟透。实际上按跷就是让土德充分地展现,土德障碍了,生命就障碍了,所以我们通过按跷的方法,使土德能够展现出来。我为什么要大家学习凤仪先生的东西?凤仪先生告诉我们,障碍土德的第一要素是什么?就是怨,埋怨、怨人。所以你的手法做得再好,如果有怨加进去的话都变成不好。你做得再好,如果被你做的人有怨的情绪,他的土德也没有办法释放出来。而怨的这个情绪,我们怎么样去发现它?怎么样去摆平它呢?必须有不如意的事情出来,才能把怨的情绪勾出来,你才能发现它,然后你才能一步步认识它,最后真正达到凤仪先生讲的不怨人。所以我希望我们手法课程的学习是方方面面的,既有身又有心是全面的学习。

(本文根据刘力红老师2015年1月10日在同有三和中医第八期手法班开班仪式上的讲话内容整理而成,载于同有三和汤池养疗微信)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19/6/20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