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长松,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中医科主任,东南大学医学院中医学教研室主任。江苏省中医药学会理事,老年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老年医学,亚健康及科普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睡眠研究会会员。曾先后师从于西北名医杜雨茂教授和国家级名医周仲瑛教授。主持和参加多项部省校院级课题,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江苏省中医药科学技术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20余篇,编写论著10余部。近年来,关注中医养生保健知识的普及,撰写有《寻找疾病的根源》,《健康书——伤寒杂病论养生智慧》和《微博中医之江南医者》三部养生保健科普著作,江苏省首届优秀青年中医药工作者。
一、为何要寻找真正的中医?
1、为何要找医生?
有病的时候才去找医生 ①自己有病 ②家人有病 ③对中医有兴趣的时候
2、为何要找中医?
虽然主流医学是西医,但有些问题西医解决不了或解决的不好,或当西医中医两者结合后可能更加有效果。有许多病是中医的优势,比如长期慢性病、西医诊断不清的疾病,功能性疾病、各个系统都出现问题的疾病、重大疾病(比如肿瘤、脑出血后的偏瘫后遗症、类风关、糖尿病、高血压等),发挥中医的优势,从整体上把握治疗才会有更好的疗效。
3、为何要找真正的中医?
伪中医或中医的反对者都有可能在中医的岗位上工作,他们或用西医的思路、或用科研的思路去治病,或者只是以中医看病谋生者,遇到这样的中医,这样反而治不好病。
4、中医现状:让我欢喜让我忧
好中医难找,有多少中医还在望闻问切?最重要的四大诊法都没有了,完全按照西医的思维方法来治病(各种化验单),如今用中医思维的人越来越少了。善于诊查的好中医,必定先辨阴阳,察色按脉,辨阴阳;问诊辨别阴虚阳虚,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
中医界鱼龙混杂(7类)
(1)中医的脊梁:李可(急难重病大病方面非常有疗效,如被西医判死刑的病,都能治好)
(2)国医大师:中医的中流砥柱,如江苏:周仲瑛、徐景藩,朱良春;夏桂成,干祖望;广州:邓铁涛;上海:张镜人,裘沛然,颜德馨等
(3)中医名家:省市的的名老中医
(4)中医的忠实实践者:用中医思维去治病的青壮年中医
以上四种是目前中医的希望所在!
(5)中医谋生者:不一定喜欢中医,不一定对中医有所感悟,只是以此谋生的人
(6)怀疑中医者:许多中医专业的硕士博士,其中不乏有一批人是中医的叛徒,毕业之后极力反对中医。若此些人还占据了很重要的职位,对中医的发展来说是非常糟糕的!
(7)江湖骗子、虚假名医、国际行骗者
以上三类大家需要警惕,他们已不是真正的中医人了。
二、真正的中医人是怎样的?
1、何为真正的中医?
真正的中医具备四大特征:
纯正的中医思维方式——交流时,诊断常用中医术语:如阴虚、阳虚、肝郁、湿热、中焦不通、肝阳上亢;而不是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西医名词。道法自然、整体观念、辨证论治、阴阳五行、脏腑经络、气血阴阳、形色气味都是中医的观点。
娴熟的中医诊治技艺——砭(石辽,刮痧)、针、灸、药(辨证汤方,包括汤药和丸散膏丹)、导引(气功)、按跷(拔罐、按摩等)纯正中医不会推荐去挂水,挂水非常不符合中医的理念,尤其像在冬天挂水,寒邪直中脏腑。
确切的临床治疗效果——除了重病大病,一星期之内必定有效。好中医能预测达到什么效果(什么时间会出现什么症状),牛中医能预测应期(多长时间会见效)
2、中医水平不同层次
1)中医的德、技、术、道
德,医德。包括职业道德和人品人格。不仅按照执业医师法等法律法规要求操作,而且还有高尚的人品与人格魅力;技,技能。一技之长,一招制敌。雕虫小技。(绝招)单一技能,不成体系;术,医术。成套技术,完整体系——临床医学道:既包括对人的生理病理深入理解——医学理论;也包括对人生和自然界的透彻感悟,是“大德”的自然呈现,是医德与医术的高度统一。
2)千万不要碰到庸医和无良医
庸医:医术低劣的医生
无良医:无道德的医生
3)名医和明医
名医:有名望的医生。
朱良春老先生曾讲“中医三好”(看病好,讲课好,文章好)皆具备的中医可为名医。但可惜现在三方面任一方面好的,都有可能成为所谓的“名医”。看病好的医生(口碑好,老百姓口口相传),著述多的医生(看病效果不一定,但在同行中的口碑可能不错),科研好的医生(科研好,临床不一定好。常以科研水平评职称),讲课好的医生(老百姓可能被忽悠受骗)。而老百姓最需要的,是看病好的医生,也就是“明医”。明医,通晓医理,善于分析和诊治疾病的医生,即心理明白清楚您的病情,知道该如何用药,能对疾病有预判。
4)中医谓之的“上工、中工与下工、粗工”
上工(上医):指知识全面、疾病诊断准确、治愈率高的医者。《内经》和《难经》对“上工”都有具体明确标准。
上工:着眼长远,善治未病
“上工刺其未生者;…上工治未病,不治已病,此之谓也” ——《灵枢·逆顺》。即不仅看到当下问题,且推查过去的诱因,预测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所谓治未病者,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脾气,无令得受肝之邪”,故曰“治未病”,此为上工者。柴胡舒肝散,逍遥丸都是疏肝健脾的良方,对于肝郁的患者,临床常辨证使用。对于肿瘤病人,其抵抗力本来就差,在选择抗肿瘤药物时,不能选用损伤脾胃的药,或者在用药前先实其脾气。掌握精神,灵活应用,上守神,粗守形。善于从无形的心灵层面把握疾病,而不是执方欲加,生搬硬套。
中医讲究整体观念,首先人的疾病本来就是整体,其次疾病的影响因素,如周围环境是整体,大自然的天气也是整体。如我在临床治疗一例湿疹病人,起先只考虑了湿邪很重,主要用祛湿健脾药,但发现效果不佳,后来观察,小姑娘是由妈妈陪诊,只要妈妈抢着回答问题,小姑娘就紧锁眉头,通过观察知晓,此必为肝郁患者,常受到妈妈的压力,最后用逍遥散治疗,效果非常好。所以,中医要讲究整体观,则疗效自显。
5)岳美中医有五等,其划分对现代中医仍有指导意义。
初等医生,叫开方医生。这种人只会汤头歌诀,药性歌括四百味,药性赋,于中医学术实际上还是门外汉。平时打听名医好开什么方药,依样葫芦,拿去应诊,看病抄方与抄方无异,冀其有效,自不可能。
二等医生,叫用药医生。这种人正式学过中医基本理论,懂得生理病理,理法方药,但是应用不好。一般的病可以治,病情稍一复杂就束手无策。因为所学尚在皮毛,辨证自然不清,全凭自己对症用药,纳呆则用麦芽,神曲,山楂;头痛则用白芷,川芎,细辛。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这类医生好在又掌握了药又掌握了方,用方知道加减,不是死方,临床效果比第一类有所提高,但胸无定量,幸中自少。
三等医生,叫辨证医生。这种人受过老师教训,学有师承,对于中医下过一番功夫,比较精通,能辨一点证,也能够综合分析,辨证论治。虽然学有渊源,但是经验不够,所以旁人能治的病,他能治;旁人治不好的病,他也治不好,现在所谓好医生大致属于这类。
四等医生,叫入细医生。这种人学验俱富,最为可贵。能够纯熟地运用中医理论辨证论治,独立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遇着复杂的病,不论头绪多么繁杂,病情多么凶险,一经他手,辨证如理乱丝,轻拢慢捻渐得丝头,用药如解死结,徐引缓导切中症结,别人治不好的病,他能治好许多,一方一药之投,看似平淡,而渐入佳境,在从容和缓之中,即愈大症。这种医生内里蕴藏了浓厚的学识和丰富的经验,堪称名医。
五等医生即最上等医生,旁人治不好的病一到他手,往往妙手回春。辨证分析,准确细微;论治方药,贴切对病。可惜这种医林妙手,在今天所见甚少(没有)张仲景、扁鹊、华佗、孙思邈是五等医生。
三、如何找到真正的中医?
1、真正的中医在哪里?
真正的中医没有地域限制,即可能在各级医院、中医院校,也可能在中医堂馆、各级诊所,民间藏龙卧虎,也有许多好中医。从哪里找到寻医的线索呢?一般有这样几种途径:朋友推荐、医院介绍、医家网站、其他网站(上医网、中医点评网)、公众交流群(QQ群、微信群)等
2、如何判断真假中医?-------望、闻、问、切
【其一、望】
1)是否性情平和?
中医崇尚自然,和谐,中庸,平和,入了门的中医人,必然受这门学问的长期熏陶,自然的形成平和的性格,处事从容,不急不躁、不慌不忙,如果您找到的中医,说话语调很高、爱发火训斥别人、急急火火、坐立不安、出言不逊,可能就要考虑了,他是不是真正的中医?
2)是否为人和蔼?
好的中医一定知道,人是整体,人的心情对疾病是有影响的,本身和蔼的态度,好的心情就是治病良药。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正确诊治的重要条件。因此,对于每一位患者,他的态度一定是和蔼可亲,循循善诱的,让人感到有一种亲和力。相反,如果您面前的中医是那种趾高气扬的、对人不屑一顾的、不耐其烦的,就要打个问号了。
——好的中医一定会关注病人,听病人说话,与病人进行目光的交流;
——好的中医善于倾听,病人诉说过程是释放压力的过程,并且能帮助医生对病人有充分了解;
——好的中医重视与病人进行充分的交流。
3)是否态度认真?
好中医诊病,态度非常认真。他关心的是您的病情,而不是您的地位,财产或者容貌;好中医望闻问切,表情沉着;诊脉时,必定专注于手下,而不会谈天说地,左顾右盼,甚至心不在焉。
医生一要关注病人,听病人说话,与病人进行目光的交流。二要学会倾听,病人诉说过程是释放压力的过程 并且能帮助医生对病人有充分了解。三要与病人要进行充分的交流,病人初诊大约需8分钟,复诊5分钟左右,按这样的算法,一个医生一上午可看三十个病人左右。看病期间不允许别人打扰,此时间完全交给那个病人,五分钟,用四分半倾听(医生问病人答、搭脉看舌头问病情),剩半分钟辨证开方(医生的水平)。
【其二、闻】
听口碑。好中医一定有良好的口碑。看病前,不妨和其他患者聊一聊,或者通过亲友打听,这医生看病怎样,有没有效果,就能知道大概。朋友圈一定要有一个医生朋友(或医院的熟人朋友),关键时候就可以打听,哪个医生是真有本事的?哪个医生是徒有虚名的?哪个医生是医院重点推出的,但医术一般的?
【其三、问】
问病友:您什么病?在这里看病多长时间?效果如何?
问导医和医护人员:某医生擅长哪方面病症?他看病效果怎样?
问医生本人:看他是否认真对待你的担忧、你的疑问、你的病情和用药注意事项,他的解释你是否听得懂等。我们知道“吃药不忌口,坏了医生手”,好中医能不知道吗?
【其四、切】
体验其中医功底。他给你看病的时候,是否重视舌脉?舌诊和脉诊是中医的特色所在,如果你面前的中医,借口现代科技发达,诊脉已经落后了,不给您搭脉,也不看舌苔,就尽早换医生吧!
“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
体会其看病效果。好的中医,一定要有不错的临床效果。一般而言,5-7剂药下肚,就会有所感受。而不要以为中医疗效慢,吃它数月半年没有效果,仍在这里死求。一般的病半月没效,就要考虑换医生了!
3、总结:好中医的判定标准:
——性格平和、为人和蔼、态度认真、重视舌脉、口碑良好;
——关注、倾听、开导——改善医患关系的有力工具。
除了以上的一般情况,好中医中还有一些特例:
1)脾气暴躁的好中医:如突然有领导来视察,打断其看病,导致暴躁的好中医。
2)性格孤僻的好中医:爱钻研,专注,执着。
3)爱骂人的好中医:骂人的目的:警示你要按照中医的方法的去做。举例如历史上,徐灵胎,黄元御爱骂当时的庸医。
4)神神叨叨的好中医:有的中医达到境界时,可能有点走火入魔,但他拿手就能解决问题,比如如高明技术的道人。
5)不修边幅的好中医。
6)不重诊脉的好中医:不诊脉的中医有四类:1.不信中医的;2.诊务繁忙的;3.没有入门的;4.凭望诊而知病情。前三类需要警惕,但是最后一类却是厉害的中医。中医诊断的最高境界---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但现在这样的中医很少的。
4、衡量中医水平的误区
1) 年龄
有个误区“老中医就是好中医”这是极端错误的。历史上很多好中医在成名的时候并不老,虽然说经验很重要,但有的人天资聪颖,悟性高,有可能二十多岁就领悟了中医的真谛!反过来,一个人本身就是稀里糊涂的,那么他活到八十岁,还是稀里糊涂的,不要认为他老了就有经验了,就能悟了。有人曾说“不是老人变坏了,是坏人变老了,其本质没有变。所以说,千万不要以年龄来判断中医的水平!
2) 职称、职务、名气、态度、论文专著、学术成就
误以为“主任医师水平肯定高;主治医师水平肯定一般”。医院、学院里面评职称不是按照你的中医水平有多高而评,而是看你的论文,看你的科研水平!甚至有些地方还看你的关系。)所以说,职称职务和中医水平高低没有关系!
3) 坐诊地点、诊费高低?
如社区搞激励政策,免挂号费,老百姓会误认为“免挂号费的人能看好病吗?”所以我建议:若开医馆和诊所,一定要把环境搞好,并且一定要有挂号费,这是医患之间的先约。否则患者可能不屑一顾。
遇到“没有挂号,没有入门询问,只是站在门外吆喝询问的,而且语气也很差的患者”,拒绝为妙,因为我和他没有缘分,他不相信我。古语云:医不叩门。病人一定是求医,而不是医生去找病人。否则犯了大忌。老百姓可能误以为是推销保健品的,卖药的,会像避瘟神一样躲开。
挂号费高的,中医水平不一定高;挂号费低的,中医水平不一定低,反而可能更高!所以,判断好中医,疗效和口碑是关键!
四、怎样做一个合格的患者?
1、解读“患者”
患者:患病的人,又称病人。是面对医生时的一种身份。将生命和健康托付给医生的人。
医生和患者:身份不同,知识结构与技能不同。患者要摆正患者的位置。如本是医生的患者,可能因为自己懂得比较多,有时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我们说“医不自治”。要学会摆正自己的身份。藏住锋芒才能得到好的治疗。
2、合格的患者是怎样的?
三条标准:
1)相信和尊重所选择的医生
打个比喻“结婚以前要选择我爱的人,结婚以后要爱我选择的人!”
所以,在选择医生时,要选择信得过的,医术比较高的医生,选择以后要相信和尊重所选择的医生!不能半信半疑,否则疗效不佳。
2)遵从医嘱
3)知道必要的疾病养护知识(三分治,七分养)
3、合格患者的科学就医过程
1)寻医:找到适合自己的好中医
——你的病在他的看诊范围内。虽然中医不分科,但术业有专攻,医生不可能什么病都会。找到与你的病症对口的医生很重要。
——方便复诊。中医治病需要时间较长,因此要考虑就近求医(一般疾病),复诊方便。重病大病可考虑全国范围求医。
——价位合适。中医诊费差别很大,考虑自身疾病的轻重和经济承受能力。
——有缘。如就诊时感觉交流不畅,有压力,不舒服,则考虑要换医生。再如平民与企业家、百姓与政要,考虑的着眼点是不一样的。企业家、政要的时间宝贵,不舍得浪费时间,舍得钱(特需门诊);百姓舍得时间,不舍得钱(普通门诊),又如给国家领导人看病的医生,挂号费特别高,普通老百姓可能就无缘让他看病。
2)做好诊前准备工作:
——预约挂号。个别医生一号难求,就可能需要起早排队了!
——梳理病情,有哪些主要痛苦,多长时间了?可能诱因是什么?怕冷还是怕热?吃饭、睡眠、大小便如何?以往有哪些重要疾病?糖尿病、高血压?是否有过敏?特使职业...... 这些都是中医重视的信息。记忆力不好的,可以把这些情况写下来,以便医生分析,提高诊病效率。
——备齐病历和检查报告。如果做过一些检查,最好把检查报告单整理齐带上;住过医院的,记住把出院小结带上。一般不需要带X片、CT等原始胶片。由于术业有专攻,许多中医不会看这个。以前看过中医的,也可以把原来的病历带上,供参考。
——诊前饮食禁忌。看中医之前,不要饮酒,饮酒会影响脉象舌质和面色;不要刷舌苔,让医生看到真实的舌象;不要吃草莓、梅子、桑葚、鸡蛋、巧克力,不要喝牛奶、咖啡、果汁等,这些食物容易染苔,吃了就要告诉医生,以免造成误判!
——带好病历本。必须记录病历,方便今后对比病情情况。看病是个非常严肃的事情,看病把脉的场合也是非常有讲究的,岂能儿戏?
3)候诊可做三件事:
——聊天,交流疾病的调护经验,认识新朋友,互相照应。
——读书,医院舒适的环境,安静读书,可以锻炼人的心性,提高人的品位。看书的过程就是让心情平静下来的过程,按中医的说法,可以让阳气下沉,阳气下沉,可以让你的心情安静下来,身体会启动他的自愈机制,有利于你的健康。阅读本身也有治疗作用,有 一本书叫“阅读疗法”,通过阅读治疗疾病,不仅治疗心理疾病,还治疗身体的疾病。当然,你喜欢中医的话,也可以看一些专业的书,对你的疾病都有好处。
——调查,了解医院各科室的位置和医生的口碑。
4)掌握就诊技巧:
——就坐位置恰当。一般坐在医生的左侧或右侧,与医生坐向垂直,这样方便诊脉。不要坐在医生对面,更不要与医生同侧。至于距离,以手伸出正好能放在桌子上诊脉为度。人是有心理距离的,不宜靠得太近,甚至患者有口气等都会影响到医生。
——认真听清问题。就诊时要善于倾听医生的问话,并作出简洁清晰的回答,而不是自顾自的单方面诉说病情。有的患者喜欢滔滔不绝地叙述病情的细枝末节,对医生的问话充耳不闻,结果就白白浪费了宝贵的时间。
——回答简洁明确。对于非常啰嗦,语无伦次的患者,要委婉得打断病人“你说的确实也很重要,但是我来帮你理清思路,我问你答,我问你的都是非常重要的,当你把这些重要的东西都回答结束后,还有其他补充的也可以继续补充。”但就是在这样的问答过程中,也有非常多余的回答,如:您头痛多长时间了?好长时间了。到底是几年还是几个月?好几年了吧。具体一点。3-4年了。又如,大便怎么样?不太好。怎么不好?就是不正常,不规律。具体一点。有点便秘,解的不顺畅。这样的回答,浪费了不少时间!
——叙述真实客观。不要想当然的给自己做诊断,一般而言,你只要把症状和所有的不适描述清楚就可以了,让医生做判断。千万不要用中医的名词术语代替症状,说什么我是阴虚火旺、我肝郁等。其实,对于这些说法,你未必懂得它的真正含义。一知半解最易误导人。
——切忌考验医生。不要试图考验医生的诊脉水平。有患者就诊时,把手一伸,让医生诊脉,自己一言不发,意欲考验医生的诊脉水平,这是十分不妥的。既然找他看病,就要相信他。记住,你是来看病的,不是来考医生的。有些老年患者遇到年轻医生时,容易这样做。大家注意,做医生是有技巧的,遇到这样的患者,我往往会给他开逍遥丸,为什么呢?凡是不相信的,多疑的,他的人际关系肯定好不了,肯定容易经常生气,叹气,打嗝,乳房胀痛,乳腺增生,子宫肌瘤,卵巢囊肿等等。
——其他细节:就诊时把这些整理好的检查单一块交给医生。医生凭其练就的职业技能,迅速浏览这些单据,就能找出那些对诊病辨证有用的数据。有的患者喜欢把检查单拿在自己手中,一张张一项项指给医生看,实在没有必要,也浪费时间。再比如:有的患者就诊时,会把自己的痰、尿、大便带上,在诊室打开,放在诊桌上让医生看;有的患者口中有异味,专门对医生哈一口气让医生闻;有的患者经常拉扯医生.......这些都不合适。
——名老中医带有学生,就诊时会首先让学生询问病情,记录基本情况。有的患者不重视这个环节,对学生的询问敷衍对付,不屑一顾。殊不知,学生的询问和记录,是老医生诊断病症的重要依据。根基错了,谈何正确诊治?再者,与老医生身边的人搞好关系,可以帮忙加号,解答一些问题等等,何乐而不为呢?
——看病有什么疑问,可以直接询问医生或他的助手。如果当时忘了,一定要在看诊的时间间隙询问,这是对医生,对就诊病人的尊重。有的患者不注意这一点,医生正看着病呢,他突然插问一句,打断医生的思考,这对正在就诊的患者不公平。学生能解决的问题,如复诊时间、用药禁忌、煎服方法等,都属于常识,不必麻烦专家的。
——熟人看病,千万不要站在显眼的位置,以免扰乱医生的思路。
5)复诊技巧
——复诊时,要详细反映服药后的病情变化,哪些症状改善了,哪些症状无变化,哪些症状有所加重,饮食、睡眠、大小便的变化也要及时告知,这些都是中医调整处方用药的依据。尤其女性如月经来了、白带多了、无缘无故停经了,也要告诉医生。
——有的医生一号难求,复诊时没有挂到号怎么办?直接向医生要求加号,明确告诉医生,我是来复诊的,一般都会给你加号的。即使加不上,也可以通过咨询医生或者他的学生,弄清下次的门诊时间和地点,及时前去复诊。
——哪些情况需要及时复诊?
(1)初诊用药后,没有明显效果。此时应当复诊,让医生调整诊治思路和处方用药。有的患者性子比较急,一次无效便换医生,这样频繁换医生,疾病越治越复杂。
(2)用药之后,有效但未全好。复诊,继续治疗。
(3)症状几乎全部解除。复诊,巩固疗效。
——哪些情况不用复诊呢?
(1)不是重大疾病,服药半个月以上,症状未见好转,医生也无特别交代的;
(2)症状未见好转,医生仍不调整思路处方者,(重病大症,提前有交代的除外)
(3)医生显得不耐烦,或者抓耳挠腮,明显江郎才尽
(4)医生暗示让转他医者。
(5)由于种种原因,医生态度变得不友好者。
6)陪诊须知
——哪些情况需要陪诊?
(1)患者年老或年幼,无法独立就诊者。
(2)患者病情急重,需要陪诊辅助者。
(3)患者不会普通话,语言交流有困难者。
(4)患者随时需要帮助才能完成就诊者。
(5)好友或同事上司相约者
陪诊做什么?
做好陪诊的前提是善解人意,帮助提前预约挂号,安顿患者就座候诊,候诊时与患者聊天安抚情绪,检查时帮助拿衣提包,就诊时帮忙诉说病情,患者家乡口音太重时帮忙翻译,挂水时看护输液......都是陪诊的光荣任务。
陪诊忌做什么?
有的朋友陪诊时不懂得社交礼仪,由此对患者的诊治造成不良影响。比如,患者有病本身很痛苦,难免会心浮气躁,容易被激惹。陪诊不知安抚,反而跟着起哄,甚至与医护人员恶语相向,职员陪上司看病时最容易发生这样的情况。冬天陪老人看病,要随身携带一个暖水袋,用于取暖。需要挂水时,则可以用来给输液管加热,以防冰冷的液体直接输入体内,寒邪直中脏腑,冰冷的液体往往可能引起过敏反应等等。
4、从“六不治”看不合格患者的作为
《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曰:“人之所病,病疾多;而医之所病,病道少。故病有六不治:骄恣不论于理,一不治也;轻身重财,二不治也;衣食不能适,三不治也;阴阳并,脏气不定,四不治也;形羸不能服药,五不治也;信巫不信医,六不治也。”
狂妄、骄横、不讲道理;
只重视钱财不重治病养生;
对服饰、饮食、药物等过于挑剔,不能适应的人;
体内气血错乱、脏腑功能严重衰竭的人;
身体极度羸弱,不能服药或不能承受药力的人;
只相信鬼神、不信任医学的人。
【问答环节】
1.问西医化疗的选择:癌症患者,术后三个月,特别容易出汗,怕冷、发凉,打喷嚏,鼻涕,鼻塞,这样导致中药不能吃,经常处于这样的反复中,请问有何建议?
答:目前化疗的争议很大,化疗有它的适应症,若西医同胞判断你的类型适合做化疗,并且会有效果,不妨一试;若只是说不做不放心,还是做吧或者看看吧,可能对你有好处,那就不要做!但这里必须有一个心态,医生会说“如果不做化疗,可能病情会恶化”,那你要追问一句,如果做化疗,结果会不会比现在好?医生会进一步仔细考虑。刚刚你说的症状“特别容易出汗,怕冷、发凉,打喷嚏,鼻涕,鼻塞”,结合你的面色,我觉得很可能是阳气虚,阳气虚的情况下,所谓抗肿瘤的中药,特别寒的,清热解毒的中药,如夏枯草、白花蛇舌草、半边莲不能用,你现在最需要解决的是要找好中医,调正气,补阳气,阳气补起来后,本身就有抗肿瘤的作用。
2.儿科中医的选择
答:孩子一般不建议吃过多的中药,一般好中医不会给孩子开过多的化验单,不会挂水。孩子体质的调养一般需要一段时间的坚持,一般比较建议推拿,刮痧,艾灸等的调养。
来源:上医网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