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秋季养生保健杂谈

深秋

秋季节,秋高气爽,气温冷暖适中,人体经过暑热的消耗后,渐渐趋于生理平衡。人体各系统生理相应发生变化:出汗减少了,体热的产生和散发以及水盐的代谢也恢复了相对的平衡;消化功能基本恢复常态;心血管负担减轻,人体能量代谢达到基本稳定的状态,因而,机体到了一个周期性的休整恢复阶段。但是,秋季来临,阳气日退,阴寒日升,气候逐渐转凉。入秋以后,雨水稀少,天气干燥,中医学认为“燥”为秋季之元气。秋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以致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舌干少津、干咳少痰、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现象,此即医学上所说的“秋燥症”。

秋季由于气温多变,秋燥、秋乏、秋寒等气候变化的影响,引起了人体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为增强人体调节机能,适应多变的气候,在饮食上应采取应变措施,以预防上述各种疾病的发生。

秋季饮食营养原则

中医认为, 燥为秋季的主气,称为 “秋燥”。 其气清肃,其性干燥。

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所谓“燥胜则干”,常见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大便干结、皮肤干,甚至破裂等症。秋季饮食究竟应怎样养生呢?

1、防燥养阴。秋季饮食以防燥养阴、滋阴润肺为准绳。古代最著名的营养专著《饮膳正要》中说“秋气燥,宜食麻以润其燥”,事实证明,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甘蔗等,可以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2、少辛增酸。即少吃一些辛辣的食品,如葱、姜、蒜、辣椒等,多吃一些酸味的食品,如广柑、山楂、新鲜蔬菜等。因为肺主辛味,肝主酸味,以防肺气太过,损伤了肝脾功能。

3、经常食粥。年老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的方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莲子粥、生地汁粥、麻仁栗子粥、杏仁川贝糯米粥、黑芝麻粥等。

4、适时进补。根据秋季的特点,除可适当服用一些维生素类制剂外,还可服用宣肺化痰、滋阴益气的中药进行保健,如西洋参、沙参、麦冬、百合、川贝、胖大海等。原则是宜滋润,忌耗散。平素为阴虚体质的人,秋天更要注意养阴,可用中成药,如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等。

秋季饮食佳品

秋季是—个丰收的季节.秋季的美食不仅味道可口,而且具有很好的保健作用。

秋季为燥气之令,燥伤津液,人们会感到咽干鼻燥、皮肤干涩、口渴欲饮。故秋季的饮食,应以滋润为宜,忌食过咸以及辛辣油炸之物,少嗑瓜子,饮酒不可贪杯,以防助燥伤津。以下是一些秋季饮食的佳品:

1、柿子

秋令佳品,首推柿子。古代医书有云,柿子能补“虚劳”,就是说它有补益作用。凡感受到秋燥之“邪气”者,会出现咽喉疼痛、口舌糜烂,甚至干咳;过去有肺病的人,有时也会咯血。对于这些情况,柿子都有很好的保健、治疗作用。它能润肺、止渴,在缺碘地区,常流行地方性甲状腺肿,多吃也非常有益。柿子的果蒂,叫做柿蒂,既具有安胎作用,又可止呃逆。有的人吃了食物后容易呃逆,用柿蒂煎水喝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在柿子的外面,长有一层白霜,称之为柿霜,如能收集起来,也可用来治疗咽喉痛和口内生疮,即便是食品店中买的柿饼也不失为治疗咯血的辅助食物。当然,像任何其他食物一样,吃太多的柿子也不好。特别是身体虚弱、怕冷、经常腹泻、消化不良或咳痰甚多者应不吃或少吃柿子。至于民间传说的“柿子不能与蟹同吃”,今已被现代科学所证实,因此吃柿子的时候,就不要同时吃蟹。

2、 红菱

嫩嫩的红菱十分爽口,能清热止渴。出去秋游时,买一些生的红菱吃,可以解除口渴、消除疲劳。不过,生吃的时候要注意洗净,因为红菱的的外皮上可能附有寄生虫。将红菱煮熟后食用,中医认为有“益气健脾”的作用,对消化系统颇有好处。近年还发现红菱有一定抗癌作用。红菱还可以作为粮食,只是吃多了容易腹胀。吃剩下来的菱壳不要扔掉,而应收集起来,晒干后可以作药用。菱壳煎汤,能治疗一般性的腹泻、痔疮和脱肛等。

3、百合

百合是秋季特有的食物。中医认为,百合能补益心肺,有肺虚咳嗽、干咳无痰,或者因秋燥而感冒咳嗽者,都宜吃百合。晚上容易失眠、心神不宁时,也可以吃百合。百合中营养成分很丰富,有蛋白质、维生素、胡萝卜素等,其中胡萝卜素对防癌也有一定作用。吃百合的方法很多:可以当菜肴吃,如荠菜炒百合,先将荠菜切成末,与百合瓣共炒,称得上是美味佳肴,特别适宜于肺病患者食用;也可煮粥吃,如百合与糯米制成百合粥,放上一点糖,不仅可口,而且安神,有助于睡眠;还可以用百合、莲子和红枣共煮成羹,当点心吃,也可补益安神。

4、 白果

白果一般在秋季采集。生白果含有氰的成分,有毒,所以不能生吃。熟食白果,则大有补益。白果的功效很多,对各种虚证都有补益作用。对肺病久咳、气喘乏力者,有补肺定喘的作用。对体虚、白带多的女子,有补虚止带的作用。对年老力衰、小便清长、夜间尿多者,有补肾缩尿的作用。旧时妇女外出作客,怕时间久而如厕不便者,每次在出门前,服食白果,可免此烦恼。对内脏下垂、子宫脱坠者,多吃白果也有一定益处。白果作为菜肴,先要去掉壳和附在白果肉上的一层薄膜,甜、咸均不失风味。喜吃甜食的,可用白果肉煮汤,稍加糖即成。亦可与栗子、莲心等共制成甜羹。它们制作方便,最宜老年体虚者食用。每日早晚各吃1小碗,内放10粒白果,注意不要多吃,多吃会腹胀。制作咸食,可红烧,滋味甚美。与蹄筋等共煮,亦甚佳妙。平时吃素者,可以用白果、蘑菇、竹笋共炒,或者一起煮汤,味道也相当不错。不过,虽然白果是秋令补益佳品,但消化不良、腹胀,发热者不宜食用。

5、粟子

栗子也是补品。中医认为,栗子可以“健脾”、“补肾”,其吃法很多。作为甜食,可以单独煮汤吃。也可自制栗子粉,加糖和少量奶油、奶酪拌食,有如吃蛋糕的感觉。栗子与白果一同制作,或者再加百合,更是相得益彰。但栗子也不可多吃,否则会引起腹胀。

6、桂花

桂花秋高气爽,丹桂飘香。桂花除了供观赏之外,也是一种美味。将桂花收集起来,用盐腌一下,再用糖渍起来,贮存待用。以后吃白果、莲子、栗子或粥时,放上一小撮,香味扑鼻,更增食欲。

秋季疾病的饮食预防

为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防止疾病的发生,秋天应多食些新鲜水果和蔬菜,适当补充维生素。

秋季天气转凉,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变化无规律,对体弱、有病史的老年人和身体抵抗能力较差的儿童来说,很难适应,会导致旧病复发或感染伤风感冒。对于一些从事特殊行业的中青年人,也会因秋天风大干燥而感到身体不适。总之,秋天是疾病多发的季节,但如能及时防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是能防止疾病发生的。

1、消化不良,夜尿过多

有消化不良,或夜尿过多者,可用山药120克,洗净去皮并切片,加大枣10粒和粳米50克煮成粥,而后加蜂蜜调味,每天早上吃1~2小碗。因为山药味甘,含有脂肪、蛋白质等多种营养成分,故有滋养、强壮、助消化等功效。

2、高血压、肢体麻木

高血压、肢体麻木者,可将生葛根15~20克,另加枣10粒,浸泡后切片去核,加水适量煮汤。每天服两次,每次1~2小碗,连枣同食,可起到治疗此疾病的作用。

3、慢性咳嗽、腰腿酸痛、神经衰弱

有慢性咳嗽、腰腿酸痛等症,或因用脑过度而致神经衰弱者,可将核桃仁1000克捣烂,加蜂蜜1000克调匀,用瓷瓶装好密封,每天吃两次,每次1匙,用温开水送服即可。因为核桃性温,有补脑、补肾、抗疲劳的功效。

4、失眠、记忆力衰退

可以用麦芽与面粉制成薄饼或麦芽糊食用。制法如下:用一碗干面粉加两汤匙鲜麦芽(如用干麦芽可减半),加糖制成薄饼或糊状,每天吃一两片薄饼,或一两小碗麦芽糊,均可提高人体免疫功能,并有防治失眠和防止记忆力衰退的功效。

秋季饮食禁忌

在秋季,也应该注意一些饮食的禁忌,以免生病。

1、七月勿食生蜜,否则易中毒。蜜蜂采了有毒植物的花,酿成的蜜也是有毒的。我国有地区有大量的有毒植物,如雷公藤、昆明的海棠、南烛花等,来自这些植物的花蜜都含有剧毒的生物碱。而这些植物,大多在七月份开花,所以在七月不要吃生蜜,否则容易中毒,尤其是云南、四川、福建、广西、湖南等地之人。

2、七月勿食雁。农历七月雁要孵化幼雏,同“抱窝鸡”一样,其体内雌性激素分泌旺盛,此时的雁也比较瘦,肉也不好吃,吃了易伤人神。

3、八月后可食蟹,其他月份勿食。蟹味虽美,但最好在秋末冬初、下霜后吃。蟹在打霜前有毒,但在霜后即中秋后、重阳节左右,蟹肥食饱满,且无毒,正是吃的时候。

4、八九月勿食姜,伤人神。姜性热、味辛辣、辛主发散。八九两月,正是中秋、晚秋,按内经“秋冬养阴”的说法,此时应食养阴润肺之物以保肺脏,若多食生姜,易生秋燥而致咳嗽,而咳嗽耗气伤神。

5、九月勿食犬肉,易伤神。狗肉温热壮阳,而秋冬宜养阴,但阴虚之人不宜多食狗肉,阳虚之人,但食无妨。

秋季护胃重“五养”

入秋以后,气候渐凉,是胃病的多发与复发季节。传统医学认为,胃肠道对寒冷的刺激非常敏感,如果防护不当,不注意饮食和生活规律,就会引发胃肠道疾病而出现反酸、腹胀、腹泻、腹痛等症,或使原来的胃病加重。

那么,秋季如何护胃呢?这就要重“五养”。

1、保暖护养

秋凉之后,昼夜温差变化大,患有慢性胃炎的人,要特别注意胃部的保暖,适时增添衣服,夜晚睡觉盖好被褥,以防腹部着凉而引发胃痛或加重旧病。另外,胃病患者“秋冻”要适度,不要勉强挨冻而冻出病来。

2、饮食调养

胃病患者的秋季饮食应以温、软、淡、素、鲜为宜,做到定时定量,少食多餐。

3、忌嘴保养

胃病患者要注意忌嘴,不吃过冷、过烫、过硬、过辣、过黏的食物,更忌暴饮暴食,戒烟戒酒。另外,服药时应注意服用方法,最好饭后服用,以防刺激胃黏膜而导致病情恶化。

4、平心静养

胃病、十二指肠溃疡等症的发生与发展,与人的情绪、心态密切相关。因此,要讲究心理卫生,保持精神愉快和情绪稳定。避免紧张、焦虑、恼怒等不良情绪的刺激。同时,注意劳逸结合,防止过度疲劳而殃及胃病的康复。

5、运动健养

肠胃病人要结合自己的体征,加以适度的运动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天凉好个秋”秋冻有讲究

初秋暑热未消,气温仍高,显然“冻冻”无妨,无须急忙加衣。仲秋气温开始下降,虽凉却不甚寒,这时是“秋冻”的较佳时期,尤其青壮年,穿衣要有所控制,有意识地让机体“冻一冻”,以免身热汗出,伤阴耗气。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 我国南北两方因地理位置不同,在气候上亦有所差异。一般南方秋凉来得迟,日间温差变化不是很大,甚至入冬仍不甚寒冷,故不必过快添衣,并可适当延长“秋冻”的时间。而北方则不同,说冷就冷,白昼温差大,因此切勿盲目去“冻”,以防感受风寒。

就人体而言,儿童为稚阴稚阳之体,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自身调节能力较差,遇到寒冷刺激,身体会很快发生不良反应,诱发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疾病。人到老年,阴阳俱衰,全身抵抗力下降,御寒能力减弱,寒冷刺激可导致支气管和血管痉挛收缩,不但易致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旧病复发,甚至有些冠心病患者出现心绞痛、心肌梗塞,高血压病人发生中风。所以,小儿及老年人“秋冻”当慎之又慎!

如何预防秋燥

一到秋天,人们都有这样的感觉,皮肤变得紧绷绷的,甚至起皮脱屑,毛发枯而无光泽,头皮屑增多,口唇干燥或裂口,鼻咽燥得冒火,大便干结。这种种表现都是由秋季气候变化带来的。某些疾病在秋燥的作用下,也易复发或加重,如支气管扩张、肺结核等。因此,如何安度秋季,自我保健防秋燥就显得十分重要。

一是及时增减衣服

立秋之后,昼夜之间的温差较大,不宜赤膊露体,也不宜穿得太多,太暖。

二是多喝开水、淡茶、果汁饮料、豆浆、牛奶等流质

以养阴润燥,弥补损失的阴润,但喝流质的饮食,尤其是饮料和水等液体饮料时,饮用方法颇多讲究、以少量频饮为最佳。

三是多食新鲜蔬菜和水果

秋燥最容易伤人的津液。多数蔬菜、水果有生津润燥、消热通便之功效。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的水分,能补充人体的津液。另外,还可多吃些蜂蜜、百合、莲子等清补之品,以顺应肺脏的清肃之性。

四是少吃辛辣煎炸热性食物

韭菜、大蒜、葱、姜、八角、茴香等辛辣的食物和调味品,炸鸡腿、炸鹌鹑等煎炸的食物,多食皆会助燥伤阴,加重秋燥。

五是重视精神调养

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搂不住火”。肝火偏旺,久则内耗阴津。到了秋季,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资料来源于网络)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19/6/21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