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思考中医?因为中医内涵天地之道,有关乎生命与健康的真理。思考中医,即是思考生命。
一
中医不是圣贤们凭空创造出来的学问,它看似深奥,但它的知识就隐藏在我们生活的细节中。可以说,中医本来就源于生活,中医最终也将回归生活,中医就是生活中的医学。
古代的圣贤们早早就开始探索生命的奥秘。与其说是在探索生命,不如说是在思考天地人的关系。因为人禀天地之气生,人的生命亦受天地气机的影响。要想探索生命,就离不开探索天地。
中医理论内涵着天地之道。这个道不但指导着中医人的临床实践,更重要的是,可以指导着我们每个中国人养生,可以让每个中国人都维持着良好的健康。
二
中医大美,中医内涵的不是现象之美,而是理论之美,尤其是理论中的结构之美。
学习中医,不但要学习中医治病的医术,更重要的是,要能看到中医之美。为什么呢?我的观点是,唯有看到了中医之美,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医理论,进而提升中医素养。况且,于美中学习中医,这也是一种享受,能让学习中医变得轻松愉悦起来。
三
中医也是一门学问,在众多学问科目之中,中医是极为不同的。
我的观点是,其一,中医是关乎生命与健康的学问,而生命与健康是我们人人都具备的,也是人人都追求的。
其二,中医理论源于天地之道,中医也内涵着符合天地之道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是我们做人做事的基础。
其三,中医可以说是许多传统人文学科的基础,因为中医与传统文化是同根同源的,学好中医自然也就能旁通其他传统人文学科。
四
很多人都认为中医只是治病的。当然,中医的确能治病,不但能治小病轻病,还能治各种慢性疾病,更能治非典、新冠肺炎等烈性传染病。
但这并不是中医的全部,在我看来,中医其实是描述生命的。不管是生命的起源,还是生命的过程,都可用中医来描述和解释。
我相信,每一个学习中医的人都会惊叹于中医理论的精妙,也都会因此对于中医如何描述生命产生深厚的兴趣。人人都关注自己的生命,生命的每个时刻都与天地相应,生命中也会产生各种疾病,这就需要用中医去解释,去解决。
五
学习中医各有目的。就不少病人而言,他(她)学习中医的目的多在于找回健康;而对于年轻人来说,学习中医只是作为一种职业,或者是想借中医维持生计;也有人只是单纯地对中医感兴趣,想深入掌握生命……不管基于何种目的,中医都能满足我们的要求。
作为一个中医人,我之所以学习中医,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借中医来维持健康,不但自己健康,还能让家人,让朋友,让有缘的病友都获得健康;二是借中医来利他,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并能体悟生命,提升自己的精神境界,从而活出生命的意义来。
我对于中医有着绝对的信心,这种信心不但体现在临床上,更体现在我的生活之中。我用中医来指导我的生活,我把中医看作是自己的精神信仰,不管颠沛流离,对中医不离不弃。
六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中医是从什么时候及怎样开始的,但我所相信的是,在中华大地上只要有了人,也就早早地有了关于生命与健康的思考与实践。虽然这些思考与实践不一定有文字记载,但至少古人的思考与实践是真实的,且是代有积累的。
经历过两千多年的发展,如今中医理论体系已经成型,但生命无限复杂,生命中还有太多的现象值得我们去思考,去发现,去解决。我的思考是,我们可以站在往圣先贤的肩膀上了解中医的历史,去感受中医理论的奥妙,去探索生命。
七
中医是一门历史性或者积累性很强的学科,虽然《内经》奠定了中医的理论基础,但《内经》之后的近两千年来,一些重大的中医理论总是在原有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我的建议是,要想学习中医,就一定要学习《中国医学史》,唯有了解了中医的历史,我们才能更宏观地把握中医,也就能更深刻地理解中医理论。
我对弟子们的要求是,如果想学好中医,就一定要先学习《中国医学史》。在之后的学医过程中,亦要时时回顾医学史的内容,这对于提升中医素养,提高临床疗效还是极有助益的。
八
中医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中医也是人类共同遗产的一部分。从临床来看,中医不但可以治疗中国人的疾病,还可以治疗外国人(包括所有人种)的疾病。显然,中医应该成为全世界人民的医学。
我在奥地利从事中医临床十多年,我观察到,针灸对于黑人和白人的效果非常好,甚至远远优于华人。为什么?我的思考是,或许黑人或白人的天真更足,经络更敏感。
《黄帝内经》开篇即讲“上古天真”,何谓天真?古贤认为,所谓天真即上天赋予事物的天然性质或本来面目,上古医家引申为得以维持人体生命的真气、元气。比如,人参秉中和正气,甘温大补,能接天真,挽回性命,升其垂绝之生气。在中医理论中,天真是一种正气,是生命的纯粹状态。
九
中医是关乎调心炼心的学问,目的是让我们的生命获得真正的自由。如何去做呢?我的思考是,不妨从《内经》的开篇《上古天真论》去研究。此篇讲“天真”、“真人”。我的理解是,顺应天地,法于阴阳,即得天真;使人心与天心相合,即是真人。
真人以天地为心,无形体之拖累,所以能寿蔽天地。这样讲来有些玄幻,但告诉了我们调心炼心的方向。我们活着,不但要身体健康,还要心身和谐,精神和畅。
《内经》提供的方法有两点,一方面“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另一方面,“恬淡虚无,精神内守”,即修养身心,使内心定而静,静而安,如此则能使道心觉醒,智慧内生,从而无限靠近真、至、圣、贤之人。
来源:董洪涛微博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