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话题,目前最有争议的是要不要吃五谷杂粮这个问题,两种有完全不同的说法,一种认为五谷有“毒”,不应该吃;一种认为五谷为“养”,必须要吃。那到底吃不吃呢?
有人问,我气色不好,该吃些什么调理?有人问,我缺钙,正在吃钙片,还需要吃些什么调理?有人问,我的宝宝不爱吃饭,该吃些什么调理?有人问,我大便不畅通,该吃些什么调理?有人问,我大病初愈,该吃些什么调理?
我们的不健康基本来自两大因素,一先天的体质,二后天的习气。先天与后天相辅相成,先天若“储蓄”不足,可通过后天的努力来补足。先天的体质不好,可以通过后天的好的习惯来弥补;先天体质不好,再加上后天的不良习气,必定生大病;先天的体质不错,若后天不懂得养护,拼命消耗,不久也会弹尽粮绝,百病缠身。
先天与后天在人体分别对应着肾与脾,肾为先天之本,如同人体的储蓄罐,脾为后天之本,如同人体的补给库。当人体补给不足时,就会调动储蓄罐中的能量以维持正常运行,以解燃眉之急;当人体补给充盈时,就会把剩余的能量贮备在储蓄罐中,以备不时之需。若脾这个补给来源没有了,肾这个储蓄罐中的能量很快就会被消耗殆尽,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医治病最注重“胃气”,“胃气”亡,吃不下饭,没有了补给,生命也就危在旦夕了。
脾为化生气血的场所,饮食为后天气血的来源,也为补给的根本。那么,饮食进入人体后是如何转化为气血滋养周身内外的?水谷之气通脾胃,然水与谷走的路线却是不同的,食物进入胃至小肠,化为糜浆,上呈至心,变化为赤,汇入血脉;水进入胃,上输于脾,脾化水为精气,上归于肺,肺得精气,统摄血脉的运行。然人体这一系列的运化,离不了先天之气的作用,先天之气为启动这一切的根本。先天之气如同“天气”,人的呼吸依赖于这个“天气”,“天气”为人生气之本,呼吸是启动人体化生运行的关键,没有了呼吸,人体的运行也就终止了。
凡人吸入天气,从肺历心,引心火下交,循脊入肾系,由肾系入连网,以布达小肠,小肠得心火下交才能化食物为糜浆,糜浆之精华得肾水上呈才能至心火变化为赤,流入血脉,糜浆之糟粕则进入大肠;进入胃中的一部分水得心火熏蒸化为气,上输于脾,脾得气化精,上归于肺,还有一部分未化尽的水则循连网进入膀胱,膀胱之水再得小肠之火熏蒸化为气,透出于气海,循油膜上胸膈,已达于喉,是为呼出之气。这样看来,惟有水火相交才能化生气血,而水火相交的根本在呼吸,运动可以调整呼吸的强弱,静坐可以保持呼吸的平稳,情绪则可以改变呼吸的频率。
所以,与其在吃什么才最健康这个问题上争执不下,不如先了解一下自己的体质及平常的生活饮食习惯。如果先天脾气偏弱,吃什么都不容易消化,那最好的饮食方法就是少食多餐,每餐不要吃饱,且不得暴饮暴食,也不可吃太辣的、太甜的、太酸的、太苦的,以免给脾气带来更多的伤害。五谷的性味平和,没有偏性,为养胃的根本,特别适合脾胃功能不太好的人。脾胃功能不太好的人,其气血肯定是不足的,气血不足则不能温血脉,充肌肉,强筋骨,通脏腑,固气色不好、缺钙、胃口不好、大便不通畅等等都与气血不足有关。在这里需要强调的是,脾胃功能不好的人需要适量的运动,千万记住不得消耗“先天之气”,睡眠不足、疲劳、压力、情绪的不稳定等均耗精散气,这很关键。
就目前而言,脾胃不好的人不是应该多吃什么,而是应该少吃什么,以减少脾胃不必要的负担。尤其对于小宝宝的饮食,家长们总认为宝宝就应该多吃一点才行,而忽略了宝宝本身的体质,所以,大多数小宝宝的脾胃功能不好,来自于吃得太多引起的积食,上顿饭还没有消化,下顿饭就又强行塞进去,宝宝的胃气就这样被损害了,这个时候最佳的治疗方法当为减食,而不是应该吃什么。大病初愈的、正在生病的人的饮食也是如此,应当吃容易消化的,应当少吃多餐,尽量减少五脏六腑的负担,让五脏六腑有一个缓冲的时间以修复自身的问题。
黄帝内经云,谷入于胃,脉道以通,血气乃行。精气赖谷气,乃复充沛;谷气赖精气,乃有统摄。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以此看出,谷为人体化生气血的根本,水果、蔬菜、肉类则为辅助。谷气通脾,土在人体对应脾,只有脾土肥沃了,才能长出好的“庄稼”,才会有强健的体魄。当然,这个过程中还需要遵循大自然规律的良好的生活饮食起居习惯。
来源:金梅说养生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