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跟师体会】跟胥老师学习历程(by 郑景文)

跟随师父学习两年多了,一直都没好好总结过学习的心得体会,今日突发奇想,把跟师父学习的历程记录下来,和大家分享,报答师恩!

初识

因为是中医院校的学生,因此有机缘在实习的时候认识胥老师,在没见过老师之前,学习可以说是浑浑噩噩,与一直接受的现代教育无异,老师上课教,下课了就自己看书学学,书是书,课是课,知识是知识,我们记忆了很多知识。对中医学的体会,对中医大夫的体会都无震撼身心之处。因为安排实习,能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胥老师,接触之后才知道,原来中医针灸效果可以这么好,一个人功夫可以这么高,眼睛可以那么亮,胥老师身上有种气场,很多人第一次和他接近的时候都会很紧张,现在明白了,《论语》中说,“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刚和老师接触,远远看去好像很严肃,靠近了其实发现老师很温和,慢慢发现老师会对你很严厉!当时就觉得这个老师好厉害,要好好学,因此就开始懵懵懂懂的跟了。

拜师

刚开始学习,就是看嘛,我天性比较木讷,看也是傻乎乎的看,啊,这病人效果好,啊,老师是扎了这些地方,啊,老师是这么教人站桩的,惊讶于老师治病的效果,也感叹老师的功夫厉害,话说我小时候也是有个武侠梦,加之身体较弱,有超强的想要变强做大侠的梦,也开始自己慢慢练站桩,练功,小孩子学习嘛,就从模仿开始!

有一天,我推荐我太极拳的恩师张老师(张老师是我太极拳恩师,同时也是教我做人的老师,对我影响极大!)来找胥老师治病,前面有一个患者带着孩子来找胥老师看病,张老师恰好看到了胥老师给孩子做按摩时的那种慈爱之心,柔软之心,让张老师赞叹不已,在回去的路上,张老师对我说:“这个老师太难得了,现在这么好的老师实在是太少了,你要跟他学东西,一定要好好学,你最好能拜他为师!”

拜师?一个古老的名词,对于一个一直接受全日制现代教育的我来说,很陌生,张老师和我说,在以前,尤其是传统文化如武术,中医以及很多行业,其实都是要拜师才算真正开始学习的,通过拜师仪式与师父结成师徒关系,谓之“拜师学艺”。 古代说天地君亲师,师的地位崇高如斯。即俗谚所谓“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师父”,父母给了这血肉之身,师父给你真正的本事,他不仅教你知识,还教你吃饭的本事,甚至更多。。。。在古代,要想学习一门技艺,一定是要经过拜师,之后才有可能登堂入室!后来,在我的请求,张老师从中花大力气做媒,有幸拜在师父门下,中间过程因为自己不懂人情世故,还闹出不少笑话。

拜师就这么敬礼敬茶的拜了,学习还是一样的学习!老师?师父?称呼变了一下而已?后来张老师经常问我:“你跟胥老师学到了什么?”,然后我回答我学了这个病怎么怎么治疗,最近站桩又有什么体会。。。张老师摇摇头,“咳”,张老师叹息:“跟师不是这么跟的,佛门里有句话,利益从恭敬中求,你们要想跟师父学到东西,必须要恭敬师父啊,有几分恭敬,学几分东西,师父把你当弟子,你有把师父真正当师父吗?有真正把师父放到心里吗?不是有个形式就可以的,拜师之后一定从心地里把师父当师父啊!”,张老师的话振聋发聩,才真正惊醒我,原来跟师学习,自己要树立正心正念,提起精神,认真严肃对待!其实不是师父需要恭敬啊,而是我们自己要恭敬起来,才有可能学到师父的东西啊!

——(对于拜师之后怎么和师父学习,怎么对待师父,我们有张老师作为指路人,为我们付出了许多,幸运,感恩)

跟师

真正拜师之后,跟师父关系越来越近,慢慢师父开始“听其言也厉”,师父开始批评了:在旁边递针,病人要翻身了,不知道马上去拿枕头垫上,师父批评:“不知道考虑别人,自我惯了,心中没人”;冬天诊所很凉,病人脱衣服扎针时感觉冷,不知道帮病人盖上点衣服,光在边上看的,师父说:“自我!”;穿衣服不够合理,穿白大褂最下面的扣子没扣,师父说:“在工作的时候要规范,庄重,也是自己庄重”;烧水泡茶,茶嘴对着玻璃,容易发生爆炸,师父说:“做事不细心,不细致”;有时候病人太多,师父说:“干活太慢,速度太慢,要勤快”;事情一多,心就乱了,师父说:“定力不够,要多站桩”;与人交往,“一定要尊重别人”;。。。师父开始严厉起来,纠正自己每次的过失,偏差,后来才知道,这对以后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非常非常重要,跟师,非学技艺也,师父纠正自己做人做事中的毛病,缺陷,让自己少走弯路,有段时间每次跟诊回来,揣摩的都是今天又干了什么错事,以后应该怎么做!

其实师父不仅对我们严格,其实对自己更严格,师父有很多习惯,师父吃饭必定要吃干净,不留丝毫的浪费!有时候诊所有小虫子飞进来,师父一定是轻轻的放它们出去;和师父相处,经常默然无语,静心养神;师父考虑问题,既严谨,又全面,常常想人之未想,有时候出完门诊回来的路上,和师父同车回来,突然会听到师父说一声“呀,今天那位患者应该。。处理会更好”, 后来知道师父有“每日必三省吾身”的习惯,随时检点自己的过失行为!很多圣贤说的道理,都能在他身上体现,能够看到传统文化不是单纯从知识层面,而活生生的通过师父身上展现,学在身上,用在身上!师父常说的一句话“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师父学以致用,以身力行,知行合一,作为弟子我们的当细心揣摩,深思学习啊!

体会

和师父后来接触久了,在师父身边熏陶,才知道师父的可敬,可爱!师父内心朴实,道德高尚,在弟子面前不拿架子,不虚伪,喜笑怒骂,皆得自然,有时候会在我们面前展示他收集来的好茶叶,好的美玉,很骄傲的为我们介绍他的宝贝们,其憨态喜悦之情,嘿嘿!我们也在旁边偷偷欣赏,开开眼界。师父对于他当年很多辛苦得来,学来的东西毫无保留传授出去,有一次师父敲打着我正在站桩的手时说:“你们要重道啊!”,师父当年学习不易,很多东西弥足珍贵,看到弟子再不好好学,实在是会心痛不已!

对于师徒关系,王芗斋老夫子在《大成拳论》提出“盖以人之相与,尚精神、重感情,不在形式之称谓。果有真实学术授人,我虽不以师居,而获其益者,谁不怀德附义而师事之,是师之名亡而实存也,又何损焉?若以异拳瞽说以欺世,纵令拜门称弟,而明达者一但觉其妄,且将痛恶之不置,此又何师之有?师名虽存而实亡矣。”师父对于师徒关系,其实也不拿架子,不太重形式,更重内在真实情感,遇明师实在不易,遇到明师更要以恭敬心,重法的心,感恩的心去求学,去熏陶,去咀嚼,去回味,慢慢师父的东西自然会在内心里有体会!

跟师父学不仅仅是学技艺也,学针灸,学拳,学中医,任何东西学到最后其实是学道了!芗老在《大成拳论》中说“拳之一道,学之得当有益身心,更可补助一切事业之不足”;开篇更言“ 拳道之大,实为民族精神之需要,学术之国本,人生哲学之基础,社会教育之命脉,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发情感,改造生理,发挥良能,使学者神明体健,利国利群,故不专重技击一端也,若能完成其使命,则可谓之拳,否则是异端耳。”,言出说拳必有修正人心,抒发情感之功,让我们不仅身体健康,心灵更加完善,其实何止拳道,其实中医亦是 如此,传统文化更是如此,有幸能跟师父学习,既要重视学习技艺,更要在学习过程中修正身心,日久必能修正身心,变化气质!

来源:新浪博客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19/6/21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