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代流传下来的熬药方法很复杂,甚至用什么木材烧的火都有讲究,水也有很多讲究。但是,现在这些讲究已经无法做到了。这些讲究有没有必要?从气的概念上讲,是有必要的。但是没有办法讲究了会不会疗效大打折扣?这个倒不见得。
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如何删繁就简熬好中药?
熬药的水,一切饮用水都可以。熬药的火,煤气灶,电热灶都可以,最好是可以调节大小的。熬药的器具,陶瓷,搪瓷,不锈钢的都可以。
熬药前,药材先用冷水浸泡15~30分钟,然后开始熬,先用大火熬开,再用小火。
熬多少时间合适呢?一般来说,治疗感冒等疾病的解表类的药物,水开后,再熬15分钟左右即可。而其他的药物,水开后再小火熬30分钟左右,特别是滋补类的药,时间可以长一点,40分钟到一小时左右都行。
矿物类、甲壳类的药,要先煎,先煎直接就加水煎半个小时左右,再加上其它的药物。附子乌头等药物也要先煎,如果是用量比较大,又没有炮制的,需要先煎两个小时才行。如果是10克左右的炮制过的附子,可以不用先煎。但是为了安全起见,也可以先煎半小时。
先煎药物的时候,其他药物泡上,等先煎的时间到了,再把其他的药物倒进熬药罐。如果你使用的陶瓷的药罐,那就要等罐子冷却一下,再把其它药物连泡的水一起到进去。如果是不锈钢的,就不需要,直接倒进去就行。因为陶瓷的罐子,很热的时候直接加冷水,容易导致罐子裂缝。
大家以前接受的熬药方法都是熬两次,把药汁倒出来,混合,分两次喝。我发现这是一种想当然的办法。只要你容器足够大,你可以一次加足够的水,把你要喝的一天的药都熬出来,不需要分两次熬。
芳香类的药材、不耐煎煮的药材要后下。后下的药材一般先单独泡着,在快熬完药前10分钟左右放进锅里,过10分钟左右就可以起锅了。
有些药物容易沉在锅底,就容易被熬得粘锅,比如车前子、菟丝子,要用纱布包起来熬。还有的药物因为有小刺,混到药里对喉咙有刺激,比如旋复花,也要包起来熬。这些一般药店的人都会给你交代的。
加水量是多少呢?至少要全部没过药物。有些药量特别大的,也一定要没过药材,如果水量没有没过药材,就会有一部分药物的成分不能被熬出来,所以一定要没过药材,这是加水的最低量。
加水的最高量是多少?一般来说,3岁以下的小朋友,一次喝药有50~8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3岁到10岁的一次喝药50~150毫升。10岁以上一次120~250毫升左右就可以了。一般来说,不要超过这个最高量。比如说,一般的成人一般的调理,一次150到200毫升就足够了,不需要到250毫升。熬药加水的最大量,是根据这个倒推出来的。比如说,我们需要服两次,每次180毫升,如果是一次全部熬出来,那么我们最后得到的药汁是360毫升左右,那么估计要上多少水。第一次熬药,发现得到的药汁多了,那么我第二次就少加点水,如果第一次熬药,发现得到的药汁少了,那么我第二次就多加点水,自己摸索,最后就得到最佳的加水量了。
千万不要以为有一个标准的加水量,没有!因为各人家里的熬药的灶火大小不一样,熬药的时间也不是绝对相同,而且每一种药的吸水率都不一样,所以,如果为了标准化而标准化,那才是最不科学的。我一直提倡中医生活化。中医就是最生活化的东西。比如说,你吃饭,吃一碗饭正好可以,那你吃一碗少一勺子行不行,当然行,那你吃一碗多一勺子行不行,当然也行。中药也是这样,只要辨证论治对了,药材的质量没问题。按照我上面说的熬药,就一定有疗效。
古代流传下来的熬药方法还有很多讲究。有的说熬药的时候不能看到女人,特别是来例假的女人如果从药罐子旁边走过,药效就没有了。这些都是后来不懂医理的人扯的,不足为信。因为不懂医理,不知道哪一个环节起效,只能完全照搬古人,丝毫不敢改动,怕一改就没疗效了,这是中医的很大的一个毛病。
西药好像挺讲究标准化、量化的。这些标准化和量化的实质有没有意义呢?其实仔细分析一下,其实也是没有啥意义的。
比如说标准化,就不如中医的因人因时因地制宜,更符合实际。什么人都一刀切肯定不行。量化呢,比如说西药经常精确到毫克,这似乎很精确的量化了。但是大家注意了,本质上西医也是个估计值。这个量并非把一个病人的身体内部都搞清楚了,然后通过计算得出来的量。比如降压药,扩张血管的降压药,这个用药量,并非是精确计算了这个病人的血管的总长度、紧张程度、药物作用的受体多少个,需要扩张到什么程度,然后需要多少量的药物。比如抗生素,也不是精确的计算了体内有多少细菌,需要多少抗生素能把这些细菌杀死。没有计算,就是一个估计值。不要看到西医的形式,就觉得人家西医多科学啊,多精确啊,其实本质上也是估计值。
刚才说了一般的中药的喝药量,有人问:喝多了有没有什么不好?第一,如果熬药熬出来的药汁特别多的话,肯定药物的浓度就小,浓度小不利于吸收,影响药效;第二,喝水太多,对身体是个负担。所以不建议加特别多的水,熬出特别多的药汁。一次喝500毫升、1000毫升,健康人也会不舒服。
有的人病情需要药量特别大,水加少了淹没不了,加多了熬半个小时以后,剩下的水还是很多,怎么办?分多次喝,甚至是当茶饮。有很多凶险的疾病都要把药当茶饮的,但是不建议一次喝很大的量。感冒和其他的急性热病,一般都不能一天两次这样的喝药办法,我的经验是四个小时一次。像乙脑、非典这些凶险的传染病,一般必须三个小时一次。这个我前面讲过实际上是拉锯战,你喝药往好的地方拉过来,病毒和细菌就往坏的地方拉过去。如果你还是慢悠悠,一天早晚各一次,就等于让病人被细菌病毒拉到坏的地方去。
问:第一次熬药的时候加水量不足,熬到一半的时候是不是可以酌情加水?
答:可以,一看熬的快干了加点水是可以的,最好是温着加,否则罐子会裂缝。
问:这个补水的话,一定要温开水么?不能是未烧开的水吧?
答:什么水都可以,太凉的水会让罐子裂缝,所以说最好加温的。
问:一次煮两次的量,冷了温热药性有影响吗?
答:冷了热热喝,效果没问题。
问:加热中药汤液的时候用微波炉合适吗?
答:不建议微波炉,目前还不清楚是不是会破坏成分,就是开水温着喝。
问:红参、生晒参之类的参类补品,有必要另外蒸煮,然后混合其他药汁一起喝?
答:现在都是人工培植的,没那么金贵,我都是直接加到药里熬的。
问:药渣处理有没讲究
答:以前农村习俗,把药渣倒在路上让别人把病带走。这是迷信,没那个事。
来源:中医纪元博客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