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中医讲如何避免体内产生湿邪?

身处阴雨连绵的环境里,我们体内容易生湿,甚至会产生各种不适的症状。那么,应该如何祛湿呢?

南方的天气总是下雨,空气非常湿润。人处其间,湿气容易入侵人体,导致湿盛体质。若体内湿气太重,就会导致周身乏力、四肢沉重,易于困倦、精神不振、总想睡觉等症状,兼见苔白厚,或厚腻。

如何避免出现这些症状呢?当然需要祛湿。祛湿有很多种,例如化湿、燥湿、利湿、渗湿等等,由于湿邪郁滞于人体的部位不同,表现出来的症状不同,或体质不同,祛湿的措施也当有所不同。

(一)脾虚则湿困

之所以湿困,根本原因是脾虚。脾主运化水湿,脾阳健旺,则水湿得以运化,体内自然不会出现湿盛的病机。若因饮食不节,或劳累过度,或思虑伤脾,或年老体弱,或久病耗伤脾阳,如此等等,都会引起脾的运化水湿功能失常。

当脾虚湿盛时,往往会出现脘腹痞闷胀痛,泛恶欲吐,纳呆便溏,头身困重,肢体浮肿,小便短少或短黄,大便溏稀或泄泻,妇女黄白带下等症。

健运脾阳的方法,一则要益气健脾;二则要苦温燥湿,两者配伍应用,即可有效治疗脾虚湿困。常用药物如党参、白术、茯苓、苍术、厚朴、陈皮等等。代表方剂如胃苓汤、香砂六君子汤等。

(二)加强气化以祛湿

之所以会湿滞,源于气化功能下降。气化是阳气的功能之一,要祛湿,就要加强气化,加强气化,就要养阳、温阳、扶阳、通阳。

生活中所见,那些湿邪偏重的人,往往多属虚胖体质。为什么虚胖体质容易湿滞呢?因为虚胖的人偏于阳虚,其气化功能不足。俗话说,十个胖子九个虚。虚的不是脾阳,就是肾阳。由此说,要想祛湿,就要加强健运脾阳,或补充肾阳。脾阳旺则土能制水;肾阳旺则水湿得化。

健运脾阳,常用理中汤或附子理中汤之类的汤方;补充肾阳,常用真武汤。湿重者可配伍五苓散,通过利小便以祛湿。

(三)运动以祛湿

运动可以通阳,可以宣阳,可以祛湿。生活中我们都有体会,运动一下,出一身臭汗,就会感觉神清气爽。而且,经常运动的人往往舌苔是不厚不腻,说明没有湿滞。

我喜欢跑步,每周我都会跑两三次,每次五六公里至八九公里,跑步让我周身出汗,但汗后精神大振,胃口大开,精神、精力与体力都有提升。最重要的是,跑步之后,身体更轻松了,也不会有湿浊内滞了。而且,跑步让我的心态更积极,更执着于中医。

要想通过运动祛湿,建议可采取任何形式的运动方式,不一定非要跑步,也可以跳绳,或站桩,或跳舞,或散步等等,但最好能运动至周身汗出,这非常重要。汗出意味着阳气宣畅,阳气加于阴津,使阴津透出皮肤。阴津透出,即是排湿,这是通过加强阳气气化来排湿的,这样的方法非常自然,非常有效,且没有任何的副作用。

有人说,下雨天,出不了门,怎么运动呀?这根本就是不想运动的借口。有新闻:

南昌67岁的邱国珍是一名马拉松爱好者,因为疫情宅在家里,她每天在客厅绕圈跑步,曾有一天跑了49公里。

北京66岁的李战哲在疫情期间,他宅家50天,每天在家客厅跑步10多公里,累计达513公里。他说跑步是爱好,累并快乐着。

受疫情影响,英国男子SamHustler(27岁)在自己家三楼公寓的阳台上跑了5500圈,最终完成了半程马拉松……

我们没有这么疯狂,也没必要练习马拉松,但我们完全可以在自家客厅里来来回回跑几十圈,这应该并非难事。只要出透汗,让身体排出湿邪,即是我们的目的。

(四)如何调节饮食

调节饮食非常重要。饮食有偏性,有的能增湿,有的则能祛湿。一般来说,寒凉性的食物多容易伤脾,伤脾即会增湿。而偏于温性的食物在祛湿方法多优于寒凉性的食物。

以主食及豆类为例,我们可以选择多吃些粳米、籼米、玉米、薏米、番薯等,都能健脾祛湿。

以蔬菜为例,可祛湿的有藕、粟子、山药、扁豆、豇豆、胡萝卜、马铃薯、洋葱、平菇、香菜、大葱、生姜等等。

有些食物性偏阴,容易生湿,在阴雨天气里建议尽量少吃或不吃。比如,啤酒,此物最擅增湿,虽然能缓解疲劳,但为了避免增湿,建议少喝。尤其是冰冻啤酒,最当忌饮。

再如,牛奶,其性阴寒,容易生湿。阴虚火旺者饮之可以,若脾虚湿盛者则造成别喝,越喝脾越虚,湿越盛。如何判断自己是否适合喝牛奶呢?我的观点是:

  • 一则,看看自己的舌苔,若白、厚、腻,或如积粉,都有体内湿盛的表现,不建议喝;
  • 二则,试饮一两次,看会不会导致腹泻、腹胀等不适。若出现这些症状,建议不要饮用;
  • 三则,若不喜牛奶的味道,或平时从不喝牛奶,那么建议在阴雨连绵的时间里就不要喝了。

水果多是生湿的,水果多含水液,其性多偏于寒凉,于滋阴有益,于养阳则无所裨益。建议所有阳虚湿盛的人不要吃水果。在湿盛的环境里,也建议尽量不吃水果。有人问,那温性的水果可以吃吗?我的观点是,不建议。毕竟是水果,其养阴之力甚强。既然已经生活于湿盛的环境,体内就不要再增湿了。

那么,能饮水吗?当然能。水属阴,建议喝温水,而不要饮凉水,或冰水。尤其是冰水,不但增湿,更伤阳气。

(五)医疗中如何避免增湿

输液是增湿的。若阳气不足之人,输液后往往会出现手脚冰冷,甚至四肢末端水肿,这都是阳虚不能气化的表现。病人本来阳气已虚,若再输液,是虚上加虚,于康复无益。

湿盛之人,用药要以加强气化为主导。任何性偏寒凉的,或养阴的,或增液的,都当慎用。比如,湿盛之人,不要滥用生地、熟地、麦冬、玄参等药,一定要在辨证的基础上用方用药。

中医讲究辨证论治。只要有证,就有方。若因为湿盛而出现了不适症状,建议找明医面诊,并遵守医嘱,一定可以迅速取效的。

来源:董洪涛微博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20/4/6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