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收藏本文

顺应天地变化的养生之道

人生于天地之间,人的生理病理亦必与天地变化相应。中医认为,人身是一个小天地;反过来讲,天地又是一个大生命,人是大生命中的一个小分子。我们要在大生命之中保持健康,就要了解天地的运动法则。

中国古贤观天察地,并应之于人,创建了中医理论体系,这个体系的核心就是“天人相应”。中医把人看成是自然界的一分子,人要健康长寿,就必需法于天地阴阳升降之理,合于四时气机变化规律。

生命 阳气

生命与天体运动

生命是由天体运动而产生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生命活动规律由太阳、月亮等诸多天体运动所支配。人的健康亦必然受太阳、月亮、地球及五大行星的影响。人的体力、情绪、智力、血压、血细胞以及体液中的各个指标都会随时而变化,而且,这种变化应该符合正弦曲线的规律。

治病或养生就要重视这个变化规律,比如,根据古人的观察,月经主要与月亮相关,故以“月”命名经期。现代研究发现,凡是月满时月经排出,月晦时排卵的女性,往往易于怀孕,因为其经期合乎月亮运动周期;亦有人研究了月经周期正常且已生育的女性,发现其多于午时行经(阳中之阳),且半夜排卵(阴中之阴),这也完全符合天地阴阳的活动规律。

因此说,生命的运动规律合乎天文,研究生命就一定要研究天文。中医之所以高明,是因为中医把天文的运动与生命的运动相结合。中医里有时间医学,根据日月地以及行星、恒星的运动以研究人的生命活动规律,并用于养生、疾病的预防与治疗。

养生,即是顺应天地运动规律

古人说:“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地为母,天为父,人得地气而五脏六腑成形,得天气而神聪目明,在四季节气更替中平衡五行,天地合一,五行悉备,始得为人,然后方为万物主宰。由此说,中医是研究人的生命的健康的学问,中医离不开天地之道。

天地规律有很多种,日月星辰各有其运动规律,且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着的:春则在天为风,在地为木;夏则在天为热,在地为火;长夏则在天为湿,在地为土;秋则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冬则在天为寒,在地为水,都会影响人的健康。

再者,太阳每天东升西降、月亮每月有晦朔变化、每年四季包括二十四节气的更替,所有这些都是我们可以感受到的天地运动规律,这就是天地之道。观察并掌握这个规律,即是知“道”。“道”产生了地球上的各种生命,并且有生老病死的规律。

因此说,善养生者,当察天则地,与四时同步以养其正气。一年之中有些特殊日子对养生康复意义重大。就二十四节气而言,冬至为阴极而生阳;夏至为阳极而生阴,二至为阴阳郁极而动之日,最是紧要。春分、秋分平分阴阳,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时更替之始。较之其他节气,二至二分四立,乃天地变化之大关节,故需养之,以使人气顺利过节,则身体康健,疾病不作。若不顾四时变化之节气而妄耗精神肾气,致使正气不足,则于节时或生疾患。慢性病人尤需于节日养生,静心安神以度之。重病危病正气本已不足,遇节每有不测,盖因正虚不耐折腾,猝然而失去生机。故说,学医需明二十四节气更替、阴阳变换之理。

日月星辰不断地运动变化着,天地之间的阳气亦在不断地运动变化着,其运动方式以升浮降沉为主。人的阳气与天地阳气相应,亦有升浮降沉的变化规律。每年的春夏秋冬即对应于每天的晨午夕夜,前贤明言:夜半为冬,人气入藏。意思是说,一日之有夜半,犹如一年之有冬季。由此说,《内经》中关于四时的养生原则亦完全可用于指导每日的养生。

《内经》非常重视四季对人的健康与生命的影响,认为: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因此,顺天地之道养生,则能健康长寿;逆之则灾害丛生。

注:此篇为我的学生李达明整理,有删改和补充,愿与读者分享。本篇内容多出自我的新浪微博:选择中医_董洪涛

微信打赏微信打赏

打赏↑↑↑或点击广告↓↓↓的朋友一定都是善良的人!

最后编辑于:2019/6/22作者: 中医学习笔记

本站部分文章为转载,如需联系作者请点击文末原文链接查找。 本站站长是一名中医及传统文化爱好者,如有合作交流,欢迎联系我们询病勿扰。 文章内容如有帮助,感谢打赏支持!

暂无评论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

arrow grin ! ? cool roll eek evil razz mrgreen smile oops lol mad twisted wink idea cry shock neutral sad ???